书山有路勤为径——北京第二十中学高中部开展线上高一年级第五届“问学杯”读书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2-12-08 | 来源:高一年级 | 浏览次数:10226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丰盈学生线上学习生活,创建良好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读书氛围,2022年12月5日16:10,北京第二十中学高中部开展线上形式的“高一年级第五届‘问学杯’读书交流活动”。掬一抹阳光,品一缕书香。十二个班级的同学借助书籍与名人对话,以创新的思维展示了自己的收获。张万祥副校长、课程与教学中心周阳玢副主任、年级主任杨柳老师及高一语文备课组所有教师全程参加本次读书交流活动。

高一脊梁1班的同学们携着鲁迅先生的《药》走来。他们截取了文中令人深思的片段,富有感情的朗诵带我们领会了当时群众的愚昧与革命者的悲哀。又着眼于当今社会的问题,向我们发出了一同为美好明天做出努力的号召。

 

高一博学2班的同学们灵活地编排了一场情景剧,生动有趣的向我们阐释了《边城》的故事,带领我们走进了沈从文先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传统手艺人的纠结,引发了如何保护传统文化的思考。

 

“当我们认识到世界的不完美时,我们才有朝着完美前进的勇气。”高一博学1班的同学们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带我们深刻地认识了罗翔先生所写的《法治的细节》,剖析了法治的重要性,从中汲取了前进的经验。

 

“看清我们的来路,方能找到我们的去路”高一英才3班的同学们选取了课内必读的《乡土中国》。他们向我们介绍了费孝通先生对于我国乡土社会的了解,并加入自己的心得,使我们对于这本社会学名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高一英才4班的同学们带我们认识了著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笔下的乡土传奇——《会唱歌的墙》。会唱歌的墙,指向他那土生土长的高密东北乡。莫言先生赋予那个有着茅草房,各种奇树,矮墙的东北乡丰富的内涵。同学们巧妙地将这本书与课内的《乡土中国》联系在一起,带我们重新认识了”乡土性文学“。

 

高一脊梁2班的同学们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狂飙突进的历史画卷,看到了英雄们的奉献,对那些带着满身怆痛倒在黎明前的人们深感惋惜。

 

再有高一博学4班的同学们向我们展示了诗歌的精妙华美。

 

高一英才2班的同学们带我们踏上了美的历程,提高了自身的审美。

 

高一博学3班的同学的巧思也令人莞尔,通过新闻联播的方式介绍所选的书籍,使人眼前一亮。

 

还有高一博学6班的同学,通过《曾国藩家书》阐释了为人的风骨。

 

高一英才1班的同学选取了《百年孤独》一书,该作品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融入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令人惊奇。

 

高一博学5班的同学使我们了解了雅俗共赏的内涵。

 

在同学们的精彩分享之后,语文备课组组长凌东升老师为此次读书分享交流活动做了详细的点评,凌老师指出,大家的读书交流准备非常充分,能够看出同学们在整个问学杯活动当中收获颇丰。凌老师也给出了具体建议,在后续读书反思过程中,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读书活动更加有血有肉,更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和思想。

最后,张万祥副校长给此次活动给出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同学们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经典著作,在诵读中熠熠生辉,同时也给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一场试听的盛宴。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同学们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经典著作,在诵读中熠熠生辉,同时也给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一场试听的盛宴。本次“问学杯”读书交流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充分分享交流读书心得的舞台,更是为学生们的线上学习生活提供了乐趣,进一步地激发了同学们读书兴趣与热情。

 


撰稿:英才4班王源帆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