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明方向,交流研讨展风采——记第五届教学研讨月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2022-10-19 | 来源:高一语文备课组 | 浏览次数:11301

2022年10月17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中部在艺术楼一层阶梯教室,开展了主题为“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展示活动,本活动是学校第五届教学研讨月系列活动之一。

活动由高一语文备课组组长凌东升老师主持,参加此次交流活动的有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代表。陈恒华校长、张万祥副校长、陈平主任,周阳玢副主任参加了此次交流指导活动。

活动主要内容聚焦“课程宏观引领——单元整体建构——课时充分落地”这一课程实施框架,旨在确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宏观入微观的培养途径。通过课例研讨,以备课组交流研讨的形式,探究“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 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的的有效实施。

活动伊始,张万祥副校长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希望全体教师借此机会交流学习,提升教学能力,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活动第一部分,语文教研室主任罗杰老师基于“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教学策略指导,从宏观视角介绍高中语文课程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罗老师提出语文教研室目前依据单元课文所指向的学科素养,建立学科大概念、设计学习任务,努力实现素养形成、目标达成的教学效果。

活动第二部分,高一语文备课组组长凌东升老师基于“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作出教学策略指导,对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单元教学设计作出规划。凌老师提出,要实现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的一致性、评价内容与学习结果的一致性,关键在于学习目标的设计、目标引领是灵魂。

活动第三部分,高一语文备课组的贺敬雯老师以高一必修上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单元为例,依托 “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的教学方式,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出详尽的说课。

 

活动第四部分,高一语文备课组的老师们聚焦于贺老师《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课时,分别从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和评价反馈四个方面分享个人的看法与建议。李旭老师对目标引领进行详尽的理论分析,以学习目标为抓手给出深入浅出的解读及建议。张欣老师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节课的问题驱动进行有层次有逻辑的串联,分享了问题驱动的价值与意义。冯春莉老师聚焦于应用迁移这一方面,剖析了知识、能力、核心素养等多个角度的应用迁移,指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形成应用迁移思维,学以致用。王芊芊老师从评价方式、主体、内容等多个维度解读评价反馈这一教学策略,着重关注评价反馈是否促成学习目标的实现,促进教学评的一致性。

随后,张万祥副校长高度肯定本次活动的组织和内容,经过这样的备课组活动,高一语文备课组对“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的教学方式作了深入的解读分析,促进全体教师深入理解这一教学策略,并鼓励老师们积极实践应用促进教学。

最后,陈恒华校长向高一语文备课组老师提出建议,要将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落实新高考改革精神,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次活动是高中部第五届教学研讨月展示交流活动之一,未来,高中部还会继续开展后续相关交流研讨活动。


撰稿:王芊芊

摄像:蔡思远

审稿:张万祥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