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施济众,山河得以无恙;大道不孤,中国人民必胜——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一年级主题班会之战“疫”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春分日,“玄鸟至,雷鸣电闪。”大自然结束寂寞无声,开始变得有声有色。而在中国大地上,一场激烈异常的奋战则逐渐迎来尾声。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抗“疫”攻防战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截止到3月20日,疫情重灾区武汉实现了连续两天“双清零”。在这期间,无论是医护工作者夜以继日的辛苦付出,还是全国亿万人民众志成城的相互支持,都让人热泪盈眶。这就是今日之中国,强大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有爱的中国。
《学记》有言:“当其可时谓时”。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一年级在校领导的指引下,准确把握住教育契机,及时开展相应教育活动,开展了以爱国教育为主题的班会,通过“抗疫”时期涌现出来的人和事,或回顾历史或反思当下,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更以一个青年人的担当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和感恩之行。
为开好这次主题班会,年级主任郭鹭鹭老师在3月17日的班主任例会上进行了本次主题班会的动员,要求各班在本次班会组织一次升旗仪式教育活动,结合当前国家形势的相关素材开展爱国教育,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同时由冯爽、冯春莉、沈萍三位班主任分享了本次班会的设计思路,各位班主任们集思广益,集体备课,搜集大量的图片、新闻及视频素材,相互分享点子,发挥集体智慧,设置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活动和环节。
班会课上,班主任们用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生动鲜活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深切体悟到没有安定富强团结的国,就没有安稳幸福温情的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人,既要立足自身、着眼世界和未来,又要脚踏实地,把爱国落实到平时的点滴生活中。爱国并不那么空大,也并不遥远,只有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心怀感恩和爱意,才能谈及对祖国的深爱。
高一1班的《祖国,我想对你说》,情感真挚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高一2班讲述文明的优势在于精神的不断赓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基上不断实现着文化的再生产,并在人民的生动实践中催生出不朽的精神力量。在这次新冠疫情的阻击战中,中国人民用行动塑造的抗疫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高一3班科普疫情面前中国的做法,并针对热点事件展开讨论,在提升民族认同感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高一4班从个人、历史、实际三个角度分析爱国精神的实质。
高一5班致敬最美逆行者,介绍现任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每一件事情都要守土有责。”的铮铮誓言仍犹在耳。
高一6班用诗歌、用片片丹心“感恩祖国”,同时不忘激励学生砥砺前行、奋发向上。
高一7班通过回溯往事,明白什么叫“多难兴邦”,鼓励学生在新时代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一8班内容多样,既赞颂了在疫情中逆行的无畏英雄,也共同瞻仰了当代中国的瞩目成就。
高一9班则侧重中意两国之间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高一10班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进行多方位解读。
此外,各班庄重举行了“云升旗仪式”。越是这样的危难时刻,越是能感知来自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力量;越是在无情的灾难面前,越是能感受“中国”这两个字带来的温暖与美好。当一张稚嫩的脸昂起头颅,向冉冉飘扬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时,茁壮成长的青年学子更明白了祖国的意义。
此次主题班会,时间虽短但给予人心的震撼和力量将绵延不绝。师生一道溯古追今,在感悟到国家强大的支撑力量,亦能深切体悟到人民团结向上的蓬勃精神,同时将树青云之志,以报祖国之恩。“爱国”,绝不仅是说说而已,待明朝,看我二十学子,尽展报国英姿。冬已尽,花无眠;山河无恙,惟愿国泰民安。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防控疫情宣传报道组稿件
撰稿:曹淑君,索亚菲
图文设计:程磊,张振峰
审核:吴刚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