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风雨稍依节,少年英才仍翱翔——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举办“翱翔计划”第十二批学员结题答辩会

发布时间:2020-04-19 | 来源:教科室 | 浏览次数:104728

2020年4月18日上午,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翱翔计划”物理与地球科学领域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基地第十二批学员结题答辩会顺利举行。会议由我校教科室李黎明主任主持,答辩专家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尚春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侯继强研究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李天剑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张伟民副教授组成。我基地校第十二批翱翔学员和后备学员进行了结题答辩,同时第十三批翱翔学员、后备学员参加旁听了此次答辩会。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张毅主任特别关注此次汇报,全程聆听了答辩,徐健、郭娜老师也一同参会。

新冠疫情对于翱翔来说是个重大挑战,对于物理学科的探究来说,无疑是更为严峻的考验。当学员们只能居家研究,无法走进实验室使用专业设备、与导师面对面地交流时,如何促成学员们完成高质量的探究,就成为了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翱翔人面临的重大难题。我校团队积极直面考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员和指导专家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为学员的宅家探究提供了持续的线上指导。令人感动的是,有像樊尚春教授这样的专家的指导,各位专家无论是对于学员的课题研究,还是对于翱翔的整体推动,都给予了持续的、深厚的支持和激励,使我们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

受疫情影响,同学们能够及时调整课题研究思路,从重实践、重实验调整为重设计、重理论研究。疫情期间,同学们宅家研究课题相关理论知识,设计课题方案,进行结构建模设计,进一步丰富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体系。希望同学们珍惜专家们提出的每一个建议,继续完善自己的课题。也期待在翱翔计划中的科研体验,能为同学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助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科研道路上展翅翱翔。

作为新一批的翱翔学员代表,段鑫杰同学说,听了学长们的答辩,从中寻找到了许多的创新点。学长们的设计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其的功能更加的多样化,同时也能感受出学长们准备的很充分,研究的很透彻。学长们的成功案例,给予了他更多的信心,他也会更加努力的参与翱翔计划的课题研究,同时对他自己研究有了一定的规划,现阶段疫情期间将居家进行文献查阅,为以后的研究做好铺垫。

会议最后张毅主任通过在线的方式分别向各位新一批的翱翔学员赠送一套探索者物理书籍,希望各位学员可以在课题研究上有更好的突破,同时特别感谢了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和我校团队的精心安排,期待大家共同尝试,进一步总结经验、形成资源、提炼模式,为翱翔学员宅家探究提供广泛适用的指导!


学生答辩

01王梓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

我研究的课题是《垂直水流入射水流声音特性的变化规律》,主要研究垂直水流入射到玻璃杯中的响度和频率随玻璃杯中的水位高度变化关系。翱翔一年多的时间丰满而充实,记忆中充斥着斑斓五彩的经历,有自己做实验成功时的喜悦;研究数据,抓耳挠腮理不清思绪的无奈;有查阅资料,不断反复的对比各种理论说法,判断哪种比较合理,和我的实验又有什么样的矛盾和相似。一次次,在失败中重新寻找原因,在迷茫中寻找方向,试图接近事实和真相,在一次次的尝试,修正之后,我终于完成了我的研究课题,算是给自己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翱翔计划促进了我的成长,它使我更好的利用起自己的时间,强迫我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效率,以抽出时间来完成翱翔计划的任务,虽然有时候会很劳累,但是也确确实实的使我进步了。


02柳作栋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二年级

我研究的课题是《战地伪装无人机动系统与战术》。我总体的感受便是六个字——科技成就未来。因为翱翔研究方向以及学习的相关课程,才了解到高科技的发展也发了世界各国军事装备的巨大变革,军事装备无人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潮流。现在俨然进入了一个科技竞争的时代。能够完成预定的战术和战略任务为目标的军用机器人是现在军备竞争中的发展潮流。


03刘和生北京市八一中学高二年级

我研究的课题是《基于热电材料的温差发电装置》。虽然由于疫情影响,我的研究课题还没有得以完全实现,但是我也在理论研究阶段的到了很大的提升。后续疫情过后我将继续展开实际实验,我想,我还会碰到更多的困难,得到更多的锻炼。


04李知非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二年级

我研究的课题是《家庭垃圾分类处理全流程智能跟踪系统》。家庭垃圾处理,既困扰着市民,也困扰着社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垃圾减量处理的有效方法就是分类处理。疫情影响我不得不调整我的研究方案,一年多的科研探索,让我明白了在探寻真相中结合创新的思想方法,才可能更加成功。


05张天奇北京市101石油分校高二年级

通过翱翔计划这一年多的学习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同时拓展了我的学习思路,疫情的影响,我的课题调整为建模仿真实验,并自主完成了研究课题《管道机器人的研发》,还培养了我很多在科研方面的习惯和方法,丰富、充实了我自己,给了我一个可以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


06田芮宁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二年级

我的论文题目是《关于视错觉的研究》视错觉,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视觉感受,常被应用于物理学、生理学、建筑设计、军事、产品设计等领域,对于错视觉的研究在生活中和设计领域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探究,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整个探究过程,特别是论文的写作过程,基本上都是自主完成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主动地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并且从网上片段的知识中学习这点与高中课内的学习有很大的区别。


07李宗霖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二年级

我的论文题目是《战斗机前掠翼可行性方案验证》,通过查阅文献、数据分析、设计图纸,动手实践,针对前掠翼飞机可靠性的应用、以及材料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用其它材料模拟高强度复合材料,以及前掠翼在小型航空器上应用的设想。在探究过程中,自己通过跟导师多次讨论确定了实验方案以及课题的方向;通过老师的帮助,更快的掌握了相关文献,加快了实验进程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导师、学长、家长的支持,我将结合专家的建议,在疫情结束后,通过无人机实地放飞的实验,检验前掠翼在小型航空器的实际效果,进一步继续完成课题探究内容。


08邢康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二年级

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遥感数据的北京市昌平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驱动因素的研究》,课题以LandsatMSS/TM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ENVI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监督分类,分为裸土,水体,居民地,林地,耕地五种类型,并将分类结果制做成地图。研究了北京市昌平区在1989至2011年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其中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居民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研究还对其中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政策因子和经济因子是主要的驱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因素。通过结合专家指导与意见,我会将研究与生活更多地进行融合,使研究结果对生活更具指导意义。通过参加项目活动,提前获取了一些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能力的锻炼,我对论文的写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做的课题也让我去更敏锐的关注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创新点,希望在未来,自己的探究体验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09师晨皓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二年级

我的论文题目是《简易全地形机器人的设计》课题通过对传动轮的改进而设计的全地形机器人,使其可以克服更多的复杂地形。论文已经进入结题阶段,疫情对课题研究有一定影响。例如,机器人难以进行制作和组装,我采用3D建模软件在电脑上进行了机器人的整体建模,建模后对机器人整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参数齐全,可以进行3D打印并快速制作。疫情提供了更多思考和查阅资料的时间,能更好的完成课题。在课题探究过程中,在导师和学长的帮助下,动手手操作了和实践体验了一些实验操作,学会了中国知网的使用方法、文献查阅和阅读的基本方法等等,这是我科研学习也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步。


答辩总结

本次答辩,专家们针对各组课题分别对学员答辩情况做出初步评价,提出主要建议,并督促学员进一步完善课题与论文。为学员登上北京市青少年翱翔科学论坛做了一次预演。第十三批翱翔学员和后备学员也从同学的答辩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拓展了自己课题研究的思路。

针对疫情期间学员宅家学习的现状,我校将首先联合其他基地校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基本物理原理及其应用等在线课程;其次争取资源单位清华大学等的在线系列课程,比如《文献检索和利用》。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需要掌握的思维方式、工具技能等,为正式进入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专家点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樊尚春教授

多次参加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基地校的答辩活动,而这一次,正当处在全国防控疫情最吃劲儿阶段,这场答辩会尤为特殊,也印象深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二十中学素质教育探索的重要内容,学校不仅从科学知识、科技素养上着手,也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报国情怀,时值严防新冠疫情之际,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学校及时地利用网络技术平台给予学员们完备而及时的支撑,宅家探究模式和线上答辩形式并没有影响学员的研究水平和答辩质量,而学员们没有因为疫情停止探究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仍能坚持着自己的研究课题的探究活动,也体现了不受疫情影响,坚持不懈地宅家探究的科研精神。“翱翔计划”实施以来,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教育、科技和文化资源,跨学校、跨学段、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建立了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在科学家、学者身边成长”的培养机制。许多同学在三方基地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兴趣,开展了一些适合中学生知识水平的研究活动,通过探究学习,在动手能力,科研思维,逻辑性,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员们从选题、开题、中期总结再到基地校答辩,论文从初稿、二稿到三稿一步一步反复推敲和修改中,深刻懂得了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性。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通过翱翔这个平台发现自我,追逐梦想,收获成功!而让学生们体会真正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们铭记那种从艰难历程进入自主学习状态过程中,因探索带来的幸福感,这应该就是翱翔计划的初衷,希望同学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钻研与学习从而在未来创新的广阔天地里真正翱翔。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防控疫情宣传报道组稿件

撰稿:教科室

图文设计:程磊,张振峰,陈泽娅

审核:吴刚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