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二两名学生参加北京市第十八期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展评(终评)活动
2019年6月22日,我校第十八期青少年科技后备学员王一凡(高二7班)和张久柏(高二6班)两名同学在后备人才项目负责人李黎明主任带领下到北京中学,参加了北京市第十八期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展评(终评)活动。
我校是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基地校,北京市科协从1996年开始实施《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后备人才计划旨在充分利用中央在京科研所的资源优势,大力发现和培养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优秀青少年,建设科技人才后备梯队。面向本市高中一年级学生,遴选其中学有余力并有志于科学探索者,自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小课题作为载体,在以导师为首的科研团组指导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接受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掌握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及创新思维和科学实践的能力。在两年的培养期接近尾声时,会举行后备人才计划展评活动,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评价,引领学生更好的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加强参与计划学生的实验过程管理和课题质量管理。
本次展评活动,全北京市第18期后备人才计划学生全部参与,共提交二百多个项目,经过导师推荐、论文初评等环节,最终评选出来自27个基地校的45个项目参加现场终评(展评)活动。
我校第十八期后备学员王一凡(高二7班)的生物学论文 《微生物制备环黄芪醇研究 》和张久柏(高二6班)工程类的《AS-1 航空台式模拟器的研制》 两个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到现场终评环节。2019年6月22日,两名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准时来到北京中学,参加了第十八期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中评活动,开幕式之后,两名学生进入到指定教室准备参加后备人才计划展评活动。备场期间,两名同学互相交流、认真准备。
本次终评活动由项目答辩、综合素质测评和动手创意制作三部分组成。
项目答辩环节,每位学生用10分钟时间汇报自己的科学实践成果,并接受评委的自由提问,总时长大约15分钟。
综合素质测评环节,旨在全面考察选手的科学潜质和发展后劲。每位选手单独、轮流地面对若干个评委,进行一定时间的自由交谈,话题不限于其研究课题,还广泛涉及选手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心理素质与道德素养、思维逻辑与反应能力、知识面与沟通能力等,所提问题并无标准答案,全凭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积极、大胆地应对。动手创意制作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个同学在相同原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空间,自己动手创意制作一个作品。
最终,两名同学顺利完成了所有比赛环节,获得优异成绩:
王一帆同学获得第十八期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展评活动最佳学生奖
张久柏同学获得第十八期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展评活动突出学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