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体会(周新民)

发布时间:2012-09-11 | 来源: | 浏览次数:335115

学习心得

沟通能力强的表现,主要是重在听,听懂对方表达的含义,关注言语之外隐含的信息,其次是说,在听懂的基础上,言简意赅,要言不烦的回答对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此才可缩短双方之间的距离。

首先,我更关注操作问题,比如,我们都知道要倾听,但什么样才叫倾听?听到什么程度才叫听懂?我何以判断我已经明白他的隐含信息?倾听需要时间,如何时间不够,我怎么办?比如,我们都知道表达要清晰,但清晰的标准是什么?我如何知道对方是否理解了我的本意?为什么同样的话,对同样的人说会有不同效果?为什么同样的话对同样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也会有不同效果?等等。

我们再认真的倾听,不断地点头微笑,重复对方的话,但实际上听不懂,有什么用呢?我们再清晰地表达,但表达得别人听不懂或不想听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对“沟通能力强”的解释是“能有效沟通”,是能够拿到结果的沟通。

这需要我们回到“沟通的目的”上来,从目的出发,才能判断我们的沟通是否有效。在开口之前,我们一定要清楚,我想拿到什么结果?我是想传达一些信息?还是想说服对方接受我的想法?还是想影响他做一些决定?
  明确了自己的目的,再去考虑清楚对方的目的(或需求),我们才能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从这个角度说,任何一种听或说的方式都是对的,都可能有效,只看你的目的是什么。从这个角度说,市面上流行着的千百种讲沟通技能的书和讲座,传授着上百种沟通方法,都可以认为是对的,是有用的。

我认为,构成沟通能力有两个因素,一是思维是否清晰,能否有效地收集信息,并做出逻辑的分析和判断。另一则是能否贴切地表达出(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而前者更重要,没有思维的基础,再好的语言技巧,也不可能拿到(传达、说服、影响)的结果。

有效的沟通。沟通的有效性是衡量你的沟通行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个指标。你所选择的策略与你所想达到的目标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想和你的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且这对你而言比较重要的话,那么礼貌的请求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沟通方式。

事实上,并没有一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有效的沟通方式,因为往往我们想达到的目标不仅只有一个。做到有效地沟通意味着我们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灵活地应用各种沟通方式从而最终达到目标。

得体的沟通。除了要有效地进行沟通以外,良好的沟通能力还要求我们做到得体地进行人际沟通。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遵循社会中约定俗成的一些交际规则。正如我们在此前所谈到的一样,沟通交流是受到一定规则所约束的。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在做事之前总会先考虑这些社会规则。比如,一个熟人向你说“你好吗”,我们知道这时候比较得体的回答应该是“很好,你呢?”其实,你的熟人并不期待你给他一个详尽的近况报告,但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他一定会觉得你的回答并不得体。同样的,在上课的过程中,举手等待允许发问比你在下面不加思索地做出评论要得体得多。

当你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得体地沟通就变得尤其困难了。正如我们先前所了解到的那样,有许多沟通规则都是文化定向的,所以一些在一种文化中被人接受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就会变成冒犯。举一个例子,如果你到一个加拿大的家庭里做客,欣然接受主人的食物会被当做一种礼貌的行为。但是如果你到一个日本家庭做客,这样做就不太得体了,即使你真的很饿,也要一再推辞,直到受到主人再三的邀请。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了有效性与得体性。而这些都只是沟通的一些方面,而并非人的特点。所以,在下面的一个问题中,我们将要探讨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一般具备了哪些特质。

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沟通能力是一个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沟通在生活和工作中是随时存在的。看你怎样掌握。

沟通的方法
  悉心倾听:不打断对方,眼睛不躲闪,全神贯注地用心来听;
  勇敢讲出:坦白讲出自已的内心感受、想法和期望;
  不能口出恶言:恶言伤人,就是所谓的“祸从口出”;
  对事不对人;
  理性沟通,有情绪时避免沟通;
  敢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  
  要有耐心,也要有智慧;   
  一是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 二是提高表达能力。

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要知道,主动沟通与被动沟通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你迈出主动沟通的第一步,就非常容易与别人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中更能够处于主导地位。当你处于主导地位时,就会集中注意力,主动去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并调节自己的沟通方式,以便更好地完成沟通过程。这时候的沟通方式就是最合适的。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沟通原则:   
  1.讲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哪怕是痛苦和无奈。   
  2.不批评、不抱怨,批评和抱怨是沟通的刽子手,只会使事情恶化。   
  3.尊重他人,即使对方不尊重你的时候,也要适当地请求对方尊重。   
  4.有情绪的时候不要沟通,尤其是不能够做决定。   
  5.适时说声“对不起”,这是沟通的软化剂。   
  6.当事情陷入僵局时,要耐心等待转机。   

知识无穷无尽,学习永无止境!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提高人的内涵。在工作中,学习可以让你成为一名有能力的管理者,提高自身素养。管理沟通,从概念上来讲,是为了一个设定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特定个人和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沟通是种技能,是一个人对本身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挥。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职工,都是单位竞争的核心元素。做好沟通工作,无疑是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通过沟通我们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沟通表面上看就是语言交流,但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沟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问题就出在沟通的方式上,性格·关系·背景·状态和时机这些都造成沟通障碍的因素。我们在沟通时要对对方非常敏感,发现错误的信号就及时变换频道,也许是一个表情也许是一句敷衍的话语都能传达给你一种信息:对方对你的话语不感兴趣。所以我们要马上转换直到同一频道。而且在沟通中你也要给对方一个信号:你对我很重要。这也是沟通的基本原则!短短几分钟的沟通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的沟通,才能建立起人际关系,进而能够使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

在学习中,老师还谈到职业化管理。现在国内很多民营企业通过管理员工的人品思想来达到管理员工的行为。但外企却是通过管理人的行为来管理人的思想。企业是一个商业中心,企业中人与人是一种商业合作关系。人品固然重要,但不适用于企业。就像现在的东西文化,东方文化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西方的理念则是:己所欲,施于人。一家企业,通过管理员工的行为,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在通过企业文化来约束人,从而改变人的品行,品德以适应企业的生存。就像当今社会人才可以复制,其答案就是我们复制的是行为。在单位中管理者扮演了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单位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要通过有效地沟通影响甚至改变职工的工作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管理者是通过下属来完成任务,仅仅自己努力是不够的。如何带领下属工作,有意识地打造一个高绩效团队,提升下属的能力和意愿,部门组织内减少沟通障碍,形成一种执行文化,让下属成为无论上司在与不在,自动自发地工作,都能把工作做得一样好。在职场,要做好一个管理者,除了你有本职位的专业能力外,还要审时度势的把握好人际关系。

第一、一个好的管理者在管理自己的员工的时候首先要把员工当客户来管理。员工管理好了,质量才能上去要多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基本信息,技能,能力等,关心员工 说到做到,除非你不答应,只要答应员工的就要给员工实现 做好绩效考核,奖罚分明,该奖的必须要奖,该罚的必须要罚,尽量公平对待对员工的激励。要主动的激励员工,帮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有目标有奔头。

第二、管理者要起到模范作用,带头作用,用行动来感化员工 提高凝聚力: 首先你的团队必须要制定一个计划和目标,让大家朝这个目标使劲其次,通过学习单位文化来达到共同的理念。

第三,建立奖励制度,而且是团队奖励,团队奖励中又有个人贡献奖,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达到团队的目的;

第四,让员工真正认识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第五,通过授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个员工都有事做

第六、任何事情的处理,要把握一个度,要结合当时的情况,管理不能死板,要合理,要有生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能够广泛听取、吸收信息意见,审时度势,从时间、战略和全局上考虑和分析问题,抓住时机,确立目标。同时,力图将目标明确化、愿景化,使下属真正理解并建立信心,持久投入,成为组织的信仰和价值观。

这些都是我学习中得到的一点粗浅的心得,以后我会把它应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养,积极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更正,让自己成为一名最优秀的管理者。

                                                               周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