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之行体会(雷祖法)
2014年12月31日跟随学校党委去河南开封市兰考县学习焦裕禄同志,尽管行程匆匆,但感觉收获还是挺多的,可以说不枉此行。
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焦裕禄同志从1962年12月9日到1964年3月23日离开工作岗位,共在兰考工作了475天,直到1964年5月14日离开人世,无不透露一个跟人民心心相惜的革命精神。
我去兰考之前一直带着两个疑问:1.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只工作了短短的475天不足一年半的时间,为什么兰考人民会这样对他感激和爱戴?2.焦裕禄精神对我有哪些启示?
通过短短一天的学习和参观,这两个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对于第一个问题:从上午的张冲老师的报告、午饭后的“焦桐”故事的讲解、下午的焦裕禄纪念馆的参观,无不深深的震撼了我。面对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的肆虐,他没有退缩,他确定了“除三害”的思路和决心,真正找到了治理兰考的思路和办法,真正解救了兰考的38万民众的生命。
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带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一句“我是你们的儿子”,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
年仅42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焦裕禄精神对我有哪些启示?
习总书记对于焦裕禄精神总结的很到位也很精辟,但对于我这个普通老师来说,我所获得的启示主要这两点: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是对工作的投入和讲究方法。
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当时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生产大队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正是这种深入、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使焦裕禄同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改变兰考面貌提出切合实际的规划。对于一名普通老师来说,对于学生的学情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每一届孩子情况都不会一样,只有通过具体的观察调查和第一手的资料,才能对学生有个具体了解,随着孩子的学习生活家庭教育朋友身边环境的变化,孩子们的状况也会随时发生改变,综合总结出所教汉字的学情和实情。不要只凭经验去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
工作的投入和方法: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实效性永远是老师的教学的两个重要课题。焦裕禄同志能够真正找到多少年兰考历届领导都没有解决的“除三害”的具体办法,风沙、内涝和盐碱三大顽疾通过调查走访实际调研找到了一套对付三害的行之有效的治理办法,关键是焦书记能够带领发动群众把它们一一有计划的落实下来。对于老师来说,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实效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我们教师也只有真正捋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把每个内容的要求程度切实在课堂把教学目标一一落实下来,才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总之,一天的学习和考察尽管很辛苦,但收获真的很大,我一定会在新的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深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更有成效,真正把学生的收获和减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