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攻坚 讲究方法——兰考之行学习焦裕禄精神有感(张欣)

发布时间:2015-01-09 | 来源: | 浏览次数:286445

20141231日至201511日,在辞旧迎新之际,笔者来到了焦裕禄书记生前战斗过的地方,聆听焦裕禄干部学院老师如泣如诉的追忆,实地考察参天耸立的焦桐、迂回曲折的黄河,参观肃穆宁静的焦裕禄纪念馆,对焦裕禄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领悟。

一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焦裕禄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上任第一件事不是开会,而是下乡访贫问苦;他开县委会的第一件事不是讲话,而是到火车站安抚灾民。他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儿子,为农民雪天送粮,“把党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党员,要像焦裕禄那样,常怀公仆服务之情,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愿,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同甘苦共患难。

二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短短一年多中,在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改善群众生活等难题上迈大步、见实效,靠的就是深入实际的调研和遵循规律的决策。他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当时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对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摸清了“三害”发生演变的特点和趋势,闯出了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新路子。作为一名新时期普通党员,要把干事创业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规律办事,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沉下身子静下心来出实招,开动脑筋开启思路破难题,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创造让群众满意的、实实在在的业绩。

三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但焦裕禄坚定地向组织表示,“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并发出了“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的誓言,带领全县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图强,创造了兰考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普通党员,就要时刻深怀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保持拼劲、闯劲、冲劲、韧劲,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强化执行力和落实力,使工作在难中求进、难中求成,难中争先、难中创优,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四是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当他无意中听说儿子“看白戏”,就教育儿子不能搞特殊,并亲自主持起草了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的“十不准”文件。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普通,要始终以事业为生命的寄托,雷厉风行干工作,身先士卒做表率,多干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多干群众受益的事情;要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人民利益为先,乐于吃苦、甘于吃亏,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守牢廉洁自律这条底线,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初,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学习焦裕禄精神,关键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