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训心得体会(王萍)
我参加了两期校管理干培训班,以前也看过有关管理类书刊,收获良多。一所学校的中层干部,尤其是一所大型学校管理干部涉及的部门广,工作头绪较多,衔接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往往就会造成工作的延误或者损失,从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里,如果学校的科学决策不能及时贯彻落实下去,形成政令不够畅通,或者半途而废,或者执行不力而事倍功半,都将不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我做了多年的中层管理,就中层干部的执行力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学校中层管理干部执行力的重要性
学校中层干部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既是决策层与全体教职工的纽带,又是执行正确决策的带头人和“检察官”。
因此,一所学校的中层干部所发出的任何一道指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代表学校,代表决策层。
基于这一点,中层干部形象的好与坏,作风的实与虚,能力的高与低,将十分直观地呈现在师生员工面前,因此,中层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好,就是校级领导与广大教职工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就成了横亘在二者之间的一堵墙。
由此看来,中层干部的执行力至关重要,它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元素之一。如果说决策是“做正确的事”,那么中层干部执行力就是体现在怎样的“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这个“事”就是指决策层既定的“正确的事”。中层干部不在“做不做”,而在“怎样做”。
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一个组织的发展速度要快,管理要上档次,除了要有好的决策班子,好的发展决策,好的管理体系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中层的执行力。
学校也如此,所不同的是,学校中层干部面对的不是机器和员工,而是有待引导的教师和可塑性较强的学生,是塑造心灵的工作。执行时需要更多地在正确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把简单的事做认真,把认真的事做彻底,把人的工作做到心灵深处,把制度的执行力落到实处。这样,中层干部就会在师生员工中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学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执行力
做为一名学校的中层干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校工作必须是由不同的岗位来完成的,你不可能事必躬亲,你必须通过别人的努力来完成,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落实,好比打仗,做为中层干部,你的位置是前沿指挥,真正打仗的还是全体教职员工这支大部队。
作为学校中层干部关键还在布置与检查落实上进行有效管理上。一个执行力强的中层干部他总是善于思考、主次分明、指挥有方、协调有度,我认为应该具有以下执行力。
1、领悟能力:学校工作是常规工作,学校的决策也是公开透明的,但是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弄清楚它的目的意义,便于我们制定工作方案,首先是方向正确,其次是措施有力,这就需要“悟性”。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埋头苦干,到头来落得前功尽弃。想好了做一件事,胜过草率地做十件事。
2、计划能力:一项分管的工作要做得有头绪,有重点,必须计划行事。计划的制定要有轻重缓急,要列出行事历,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立足今天,着眼未来,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下学年的计划,越是有前瞻性,工作就越顺手,学校管理有很强的规律,许多活动都是可以预设效果的。做计划要掌握关键性问题,决不能因琐碎的事而影响主要工作,要清楚做好20%的主要工作,等于创造80%的业绩。
3、指挥能力:计划周密,需要有效有力地执行,因此,统一下属的工作方向,适度的指挥是必要的。指挥一项工作,要考虑量的大小,专业的对应性,和谐的人际关系,指挥的激励性语言。好的指挥可以提升下属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自己也乐得轻松。
4、控制能力:控制就是执行制度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首先,要不怕得罪人,因为常常在工作中怕得罪的恰恰是少数人,怕得罪少数人实际上得罪了多数人,这是一种不公平,是对制度的不恭。在师生管理中,有时需要及时控制,比如消极舆论,还比如会议纪律、教学秩序、学生活动、流弊积习。因为负面的东西有时可能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影响到学校发展和教师的情绪。
5、沟通能力:如上所述,应该说一项工作从领悟到计划,从指挥到控制,不会有问题了。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层干部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比如一个重大活动需要各部门的同心联动,小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都是需要沟通的。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产生出良好的“生产力”,实现双赢和多赢的局面,皆大欢喜。
6、授权能力:权利对中层干部来说就是“事力”,就是一种责任。我们在工作中自己在成熟,也要给下属机会,共同成长,给“权”就是给“事”,一个部门的人琢磨事,肯定胜过一个脑袋琢磨事,给“事”也就是给一份“责任”,在管理学中,信任他人不仅可以成就他人,同样可以成就自己,更主要的是分担事务,可以腾出手来抓重点工作。当然还必须定时检查被授权人的工作过程,及时矫正纠偏。
7、判断能力:工作方案的执行,不可能完全走向预设之路,随着变化了的情况,要准确判断,冷静处理,并将结果及时向领导汇报。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处理的结果。因此,常常需要洞察先机,未雨绸缪。哲学家说: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就是说,判断一件事,要有全局思想,能纵横沟通,理清因果关系,从而努力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8、创新能力:要提高执行力,还要在正确执行决策的基础上,事事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方法。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如果有了创新,将会速度更快,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三、怎样提高中层干部执行力
在学校工作中,高效的中层干部执行力,是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要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核心在于三个“关键词”:高度、速度、力度。
1、高度。优秀的决策执行者总是“立足本位,站足高位”,胸有全局、视野开阔的,能预见到正确决策执行后的良好效果,但又能脚踏实地地立足本质,不冒进,不贪功。把处室工作置于全局之下,能找准位置,按时进行,包括有时牺牲个体利益,能够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协同作战,始终牢记全校一盘棋,既有宏观的思考,又有微观的操作。
站在高度除了应是一个思想者,还应是一个学习者,学习管理理念,学习哲学精华。有了高度,就少了抱怨;有了高度就少了“自我”;有了高度,就少了“将气”。“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仍然是说的这个道理。
2、速度。学校每一项工作的落实,速度是很关键的,特别是常规工作,没有速度就没有效率。速度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彻底,这是一个中层干部应有的基本素养。如果是私事慢半拍,它只是影响到一个家庭,如果是一个部门,一个专业部门的事慢半拍,它的负面影响就大了,很可能造成重大失误,一个快速的执行部门常常能弥补决策方案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方案也会死在滞后的执行部门手中。
3、力度。大部分管理者都乐于布置任务,做决定,但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却是擅长使布置下去的任务得于执行,他忙的是检查,是落实,是研究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新问题。有些人的许多工作之所以做得虎头蛇尾、有头无尾,仔细分析,主要原因不外是信息递减、自以为是、自我取舍、习以为常、借口变通、强调客观等等。
除此之外,我还觉得一个中层管理着还应有以下特质:
1、 阳光心态
狄更斯曾说:“一个人的阳光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有阳光领导者,就有阳光团队。一个团队,有阳光般的生机活力,才会不断成长。一个领导者,有阳光般的影响力,才会成就卓越!一个人的心态往往决定其干事与处事的状态,领导干部尤其如此。实践证明,作为手中握有各种各样权力的领导干部,心态不好必出问题。因此,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阳光心态。应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自己的荣辱得失看得很淡,把个人的价值放到“庙堂”和“忧民”的大背景下,达到淡泊以明志境界。
2、 具有情商
在领导者素质中,智商是基础,情商是升华。领导位置越高,情商的作用越大。可以说,情商高的人大多都有一个相对较高的智商基础,但智商高的人未必都有一个高水平的情商。二战时期,在为赴欧作战美军选定统帅时,艾森豪威尔出人意料地被委以重任,超越了排在他前面的366名高级将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任远征欧洲的统帅。对于选择艾森豪威尔,马歇尔在给罗斯福的提名报告里解释说:艾森豪威尔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学识和组织方面的才能,而且还善于使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善于调节不同意见,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并真心地信赖他。
3、有影响力
1)思想。影响力的第一源泉是领导的思想特质。这里所说的思想家,是指那些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哲学理念,对复杂问题有独到判断,并具有完备价值体系的人。 2)专家。在专业领域里的扎实基础和精湛技能,能使领导者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专家。专家在特定领域具有权威的话语权,对特定问题有着超过常人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具备把这种认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这样的专家也往往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3)品格。有些领导者具有某种闪光的品质。这种品质既包括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也包括人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的同理心和换位思维能力,对持有不同性格和思想的人的宽容,在处理危机时的勇敢和沉着。
总之,提高中层干部执行力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管理中学习管理,在管理中提升能力,做一个“服众”的中层干部,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层干部。
201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