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背景下道德与法治高效备考策略——二十中教育集团开展第55次人工智能促进联合教研提质行动
2025年6月11日下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开展了第55次“人工智能促进联合教研提质行动”暨初中政治教研室的第6次联合教研活动。本次联合教研活动是由学校统一规划、系统设计的教育集团的四个校区间的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在四个校区同步进行,主题为:新中考背景下道德与法治高效备考策略。活动由聂桂秋副主任主持,政治教研室连强老师具体实施,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任兴来老师担任指导专家,曹宇红副校长、李久省副校长、冯彦国主任、陈其龙主任,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小营校区、永泰校区、新都校区、清河校区的全体初中部政治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连强老师围绕 2025 年新题型“开放性试题”,系统解读其特点与评标要求。她指出,新题型更注重考查学生对事件思考的完整性,聚焦学生整体思维。同时,每套试卷会设置一道难题,重点考查课标中的分析运用能力等高阶思维。此外,连强副主任还从考试形式、内容、教学重心和备考策略等维度,阐述了开卷考试的“变与不变”。
宋娜老师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复习课的有效路径”为主题,分享了复习课的有效策略。她介绍了议题式复习课在复习中的优势,并分享了以“解码铁路梦”为总议题的复习课设计,通过孙中山铁路梦与当代中国铁路成就对比,串联创新驱动、制度优势等核心知识。她设置三层问题链,结合AI对话、公益慢火车等情境,引导学生从“速度”“温度”“高度”维度整合知识,提炼“现象-本质-价值”答题模型。此模式以真实情境为锚点,用问题链驱动探究,将碎片化知识系统化,提升学生高阶思维。
小营校区宋老师、永泰校区王老师、新都校区的杨老师以及清河中学的刘老师就宋娜老师的分享进行了交流研讨。老师们指出,议题式教学在复习课优势显著,肯定优质的议题情境能整合知识、对接中考开放性试题,实现知识与素养双重提升。此外,任老师高度评价了宋娜老师结合实践课谈复习的模式,认为其坚持素养导向,理论与实践融合,清晰地介绍了课程准备思路。他强调开卷考试虽使开放性试题答案更加多元,但对观点理解、分析运用力、实践参与力的考查本质未变。
永泰校区刘静老师作“初三备课组备考策略分享”的主题发言。她首先介绍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开卷考试指导意见》,分享了素养导向的命题方向、思路与要求。在备考策略方面,刘静老师提出分模块整理、学习新闻时政,通过创意方式如运用知识解读时政资料并制成手抄报来学习时政素材;在分析时政时,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体系构建,引导学生对典型例题进行改错和反思,做好日常知识的整理;鼓励学生自主讲题,形成讲题核心成员,并通过知识竞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小营校区徐老师、新都杨老师、永泰校区杜老师、清河中学老师等就刘静老师的分享进行了交流。任老师强调备考要关注课标导向,重视热点融入,如抗战胜利80周年、“十四五”规划收官等。他建议教师研究各区模拟题命题角度,挖掘未考重点,培养学生“为什么”“怎么做”的分析思维。
最后,聂桂秋副主任强调关注中考导向。冯彦国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肯定教研成效,建议固化成果,形成案例共享。此次联合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平台,助力教师深入理解新中考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备考策略,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刘慧敏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