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说】从兴趣出发的梦想之旅——我说生物学联赛和生物学科
学霸小荣光:
高二S2班唐佳豪同学在高一年级时就积极参加2022年全国生物学联赛,与北京市高二同学们同台”PK”,并在竞赛取得了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考试时我也特别紧张,题目从广度和难度都超过平日的练习,对于高一就报名参加竞赛的我来说,更是有很多未涉及的内容。考试过程中,我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抓住每一个已知的知识点,尽可能地用已有的方法去理解和分析问题,将这次考试视为一次自我磨练,不再纠结得分而是在考试中专注思考,持续学习。
最后取得的成绩,虽然其中有一部分运气成分,但少不了老师的支持和我对生物的喜爱。顾卉青老师总是给我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为我提供了许多竞赛相关的学习资源,并在精神上支持着我,她常常鼓励我带着兴趣用科学方法去思考,让我坚定了挑战自我的决心。老师提供的几套联赛试题知识面虽广,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课上所学的知识方法,我争取每次都把学过的知识掌握牢固,不犯错误;不理解的知识点,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和同学老师们碰撞交流。我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本次参加生物竞赛使我明确看到自己的不足,更明白了:课本所学只是带我走入生物世界的钥匙,待我探索的是更大的世界,因而平日学习中我们不应该拘泥于一次考试的得失,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不断的开拓视野,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同时还要脚踏实地,将已学的知识掌握牢固。
抛开本次的竞赛从生物学这一学科的角度来说,我认为生物学源自于人最本真的好奇,是对生物体机理的深入研究,是对于生命的探索。好奇心是学好生物的关键,好奇心会激起我们的求知欲让我们主动在生物的海洋中探索遨游,这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有助于我们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接收知识,同时在困难情境中从研究问题的角度思考,以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我和生物这门学科也有着特殊的缘分,父亲曾经是生物方面的研究者,使我从小就有机会出入实验室,观看叔叔阿姨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听他们说一些超净台,培养皿,载体,扩增之类的“奇怪”名词。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渐对生物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会利用学校选修课和课余节假日尝试完成一些创新实验,如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等。父亲也常常指导我,他时常常教导我做实验一定要谨慎认真,不能有半点马虎,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实验不是儿戏,而是严谨的科学探究。从小我便梦想有朝一日身穿白大褂,以研究员的身份走进实验室。
我曾一度以为生物是一门脱离群众与日常生产生活不沾边的学科,但当高中生物学习让我不再只知道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更体会到了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的艰辛和科学家伟大的智慧和梦想,不再只知道屠呦呦通过青蒿素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人,也逐渐认识到生物学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如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我认识到了从事生物研究不再是普通的专业而是肩负时代使命与担当的伟大事业,梦想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志向变得更加坚定,它不再是幼稚孩童的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是青年的坚定志向。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充分地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甚至加入到生物学的研究中为生命本质的探索添砖加瓦。
撰稿:高二S2班唐佳豪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