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促发展 挑战迎高峰——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中部开展十八届“挑战杯”教学比武展示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23 | 来源:高中部 | 浏览次数:15428

时维五月,又逢春末。暮春时节,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中部于2023年5月15日至5月15日-20日举办了第十八届“挑战杯”教学比武展示交流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教师展示课堂活动的方式,推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能力,从而提升二十中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本届挑战杯以“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为主题,分为文科组、理科组、综合组三个赛场,共十八位老师参加。评委团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学校领导、教学组长组成的固定评审团,其中综合组评审团有吴刚校长助理、胡廷峰副主任、宋婷婷老师、景慧娟老师、王瑞群副主任,文科组评审团包括张万祥副校长、马志群主任、刘东兴老师、罗杰老师、邓勇老师,理科组评审团包括李久省副校长、冯彦国主任、周晓宁老师、张晓老师、林中弘老师。另一部分则是每节课观课老师组成的流动评审团,实时对课程进行观摩和考察。 

综 合 组

 

5月15日—5月19日,综合组六位老师率先开展了随堂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5月15日,在第4节课上,李惠燕老师和周辰老师将音乐与美术完美融合。以《莫奈遇上德彪西》为主题,在音乐的流淌中,学生们认真欣赏着一幅幅美术作品,边聆听边创作,充分领略了音乐与美术的魅力,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新的风格。 

5月17日,在第2节课上,王晓园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了Python的条件性语句。王老师从真实生活情境入手,通过分析亚运村无人驾驶的快递配送车,展示抽象建模,引导学生们思考算法的编写,进一步培养其计算思维能力。

 

而在5月17日的第3节心理课堂上,谢庆红老师则带领学生们激发自身的积极情绪,以便更好地享受高中生活。通过拍手歌和小实验,同学们积极探索自身积极情绪的按钮,进一步发现生活的美好。

 

 

在5月18日,崔高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体育课。通过排列队形、教师示范、小组对抗练习等方式,学生们掌握了足球撞墙式二过一战术,锻炼了自身体魄,也促进了青少年足球的发展。

而在5月19日,第7节课的课堂上,张振峰老师通过观看视频和带领学生们制作模型,寓教于乐,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同学们不仅对不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积极运用所学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5月20日上午,文科组和理科组展示交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挑战杯现场,通过细致的知识讲解、精美的PPT展示、生动的案例分析,老师为学生搭建起了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仔细思考、流利表达,令全体观课者深深体会到了课堂的魅力。老师们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学生们心无旁骛、如痴如醉,共同在知识的海洋遨游。

 

文 科 组

上午第一节课,李立宁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苏轼的《石钟山记》。在本篇文章中,苏轼秉承着“格物致知”的理念,探究石钟山名称的由来。“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探索着苏轼“见闻之知”的思想,践行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感悟着作者思想与文化内涵。

 

第二节课是英语课堂。在张如意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共同体会着剪纸的魅力。本节课采取视听课的形式开展。张老师综合运用视频、PPT、剪纸实物等教具,为学生们搭建了一座领悟传统文化魅力的桥梁。视听结合、讨论分享,通过学习,学生们探究了传统剪纸文化的现实意义,并拓展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第三节课上,王芊芊老师通过讲授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运用PPT和视频,带领同学们深入解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解读“套子”这一意象,分析别里科夫的心理,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第四节课由王泰老师讲授思想政治知识及理论。通过视频、表格等工具,王老师从现实的交通拥堵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们自由探讨、发挥才智,探究拥堵原因和解决措施,并进一步分析材料,使学生明了了我国协商民主的优势及意义。

 

第五节课由李晓轩老师带领同学们领略历史的魅力。以新疆棉花为小切口,老师带领同学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棉花革命,并对全球化视角下的棉花帝国进行了探究。

 

第六节课上,马佳伟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探究了北京的胡同文化。在课堂上,马老师以一串提问串联起了学生的思考,使得学生在语篇阅读学习中了解胡同的基本信息、历史与现状以及胡同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理 科 组

首先,王焕芝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节生动的地理课。以最近的热点城市淄博为例,王老师从淄博市的功能区划分入手,带领学生们探究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依据、划分尺度及地理背景。

 

接着,在刘慧琰老师的物理课堂上,通过研究福建舰上的舰载机起飞问题和分组设计模型图,学生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仅探究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还鼓励了对现有航母技术的质疑与创新。

 

第三节课,由刘姗老师带领学生们遨游数学的海洋。通过展示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图片,刘老师创设了教学情境。在设计不同测量方案的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探讨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原理与应用,提升了学生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第四节课,马洪翠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生物课。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桦尺蛾的生存与进化?通过运用EXCEL表格建立数学模型,同学们分析了桦尺蛾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探究了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对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五节课上,杜净睿老师带领学生们探究化学的奥秘。以古诗与酒文化为引,杜老师带领学生们探究乙醇的性质与转化。通过图片和实验,学生们对乙醇的化学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了解了过度饮酒的危害,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最后一节课,曹元营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数学中导数的综合应用。在老师的讲解和彼此的讨论中,同学们对导数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导数的应用也更加得心应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们用他们的蓬勃热情和扎实学识,奉献三尺讲台,点燃学生兴趣,指引学生人生。通过各位老师展示不同学科,我们不仅看到了不同的学科价值和课堂特色,更看到了老师们对于教学的共同热情和对于育人的深远影响。参赛的青年教师代表了二十中的未来发展,秉持着挑战高峰、提升自我的斗争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借助学校营造的教学与分享平台,厚积薄发,行稳致远,必将共同谱写二十中教育的新篇章!

 


摄影:信息中心

审稿:张万祥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