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英语新课程系列观摩研讨活动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23-04-20 | 来源:高一英语备课组 | 浏览次数:14409

2023年4月18日下午,主题为“基于语言建构和思维发展的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北京市高中英语新课程系列观摩研讨活动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隆重召开。此次观摩研讨活动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外语教研室主办,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英语教研室和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承办。出席活动的专家、领导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英语教研员陈新忠老师、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赵连杰博士、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英语教研员孙铁玲老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校长陈恒华、党委书记孙玉柱、常务副校长张万祥、课程与教学中心主任陈平、英语教研室主任竹怀侠。此次活动由孙铁玲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陈恒华校长向各位专家及前来参加观摩研讨活动的老师们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与感谢,简单介绍了二十中在推进课程改革方面的努力与成绩,并预祝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接下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一英语备课组长李晓芸老师就普通高中教科书北师大版英语必修三Unit 8 Green Living的单元整体设计思路从单元教学内容、单元大观念梳理和单元目标与课时安排三方面进行了介绍。随后,张如意老师、周阳玢老师、王宇薇老师和郝午阳老师分别对四节研究课进行了说课介绍。之后,老师们前往分会场观摩研究课。两个分会场分别由孙铁玲老师和李晓芸老师主持。

张如意老师的第一节课以泛读课形式体现本节课在单元中的作用。课程内容隶属于“环境保护”主题群下“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的子主题。通过讲述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揭示了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现状,体现单元小观念“认识践行绿色生活才是解决地球环境问题仍在日益加剧的有效途径”。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有关环境问题,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引起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探索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活理念,提高生存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本节课采取jigsaw reading等多样化阅读模式,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分享并梳理信息。在了解不同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和应对策略后,又引导学生纵向分析比较,发现共性,思考环境问题背后的本质和根源,实现思维层面的深入思考。

周阳玢老师的第二节课题目为Roots and shoots,是一节精读课。其内容隶属于“环境保护”主题群下“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子主题。通过揭示Just-me-ism的危害和介绍环保组织“根与芽”,引起学生对自我行为的关注和反思,鼓励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树立环保意识,阐明个体作用是环保行动成败的关键,体现个体力量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意义。本节课环节设计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从沉浸式导入快速激活已知,导语中的teacher talk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学生自身经历有效结合,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以问题解决为目的引入真实情境,提出需要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梳理文本逻辑,对根与芽组织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挖掘,通过视频软支架的辅助更进一步学习Goodall的优秀品质。并将所学运用于实际生活,切实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号召他人共同参与,进行推广。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赵连杰老师对课堂做了精彩点评。他围绕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语言学习和素养培育三个话题结合两位上课老师的课堂呈现与到场的各区老师做了分享,为各位老师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获益匪浅。

  

王宇薇老师就本单元第三课“White Bikes on the Road”做了一节精读展示课,本课通过讲述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以及影响,揭示了阿姆斯特丹自行车爱好者借助当地有利地势,在科技的助推下,为了推广共享单车这一创意所做的努力,体现了“践行绿色生活”中的群体智慧与担当。教师以有关学生使用共享单车情况的问卷结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共享单车这一绿色出行方式、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绘制思维导图,结构化梳理关于阿姆斯特丹白色共享单车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导图内化相关语言表达。教师以问题链为支架,引导学生与同伴积极交流碰撞观点,从不同角度实现了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使其意识到社会群体的智慧与担当对推动白单车发展的巨大作用,促进了其思维和语言的融合发展。同时提升了学生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思考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郝午阳老师就本单元Viewing Workshop做了题为“Solar Energy”的视听展示课,本课通过介绍太阳能,让学生认识到太阳能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理解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体现了“践行绿色生活”的国家政策与引领。教师以贯穿各环节,形式多样化的viewing, 引导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分层次进行信息建构。充分利用图表、视频截图、补充照片、图示、过程示意图产生视觉冲击,帮助学生理解激活目标语言和话题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中国太阳能和清洁能源发展现状结构图,从了解事实性信息过渡到发表观点,分析原因,实现了思维的进阶式发展,认识到太阳能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理解了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语言与思维的协同发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英语教研员,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专家陈新忠老师做了精彩的总结点评,高度肯定了老师们基于语言建构和思维发展进行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实践,同时就单元主题意义探究,语言建构和思维发展等方面具体该如何实施给在场的老师作出了宝贵的指导,勉励老师们关注学生课堂的实际获得,不断努力。在场的听课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摄影:翟林峰

审稿:张万祥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