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勤奋探索生物,心向上愿为白衣——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三年级王岳庆讲述“我的二十故事”
大家好,我是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2届毕业生王岳庆,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我在二十中学的六年间,与生物学习的故事以及逐渐确立医学之梦的过程。
我与中学生物斗智斗勇的那些年——学习与反思
比起直言大学目标与人生理想,我更希望切实地和大家交流一些真实经历,那么首先要分享的就是每天看得见的生物学习。不得不说,不同于其他学科,初中的生物基础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有着重要奠基的作用。在二十中初中,在几位生物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我从单细胞走过微生物、植物来到动物世界,一路从腔肠、线形、环节、软体、节肢、鱼、两栖、爬行、鸟、哺乳走到人类的身体构造,一步步、一节节让我对于世界上的生物充满了好奇,更有获得基本知识的满足。尤其到了人体的八大系统,让我第一次感觉到我对于自己有了理性而真实的了解。相较于初中相对静止的生物学,高中的生物更细致更灵动——它用一段段生物电流解释了兴奋的传递,它教我稳态与调节,教我掌控生物技术,高中的生物让生物逐渐落地,在我心里的生物种子逐渐生根发芽。
诚然,我与很多同学一样毅然决然地迈向生物学科,但却不尽人意。我逐渐发现生物的题目并不是单纯地考我哪里是心肝肺,稳态的定义之类的死知识,它企图让我用自己学过的生物知识结合题目给出的实验过程切实地给出我的推论。对于平日里光有提出无限可能的创造力大概率不能很好地完成题目,“结果表明”“大概过程”“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个体水平”“请设计实验对比论证”等等字眼也让我头晕眼花,好在我鼓起勇气直视错误,乐于总结反思。
我逐渐发现,当我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题干,就仿佛一位真的探究者在向我介绍他探究的过程,从题目中的背景到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的介绍,我需要做的并不是自己独立思考,而是依托这位探究者的思路一步步做下去。看到第一问的她,是一个基于课本知识出发的学生,有着理论依据,第二问的她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得到了一些图象,从这些图象里让我帮助她总结实验简单的结果以及我辅以个人经验得到的结论,第三问她会出现一些问题或者深入探究,这时我们需要或借助上问或另辟蹊径,开始运用自己加减法实验的对比思路,每一次设计实验的时候不用想的很多,就假设自己在实验室一步步地从上游往下游走,理所应当地得到自己的猜想,再与事实对照,或同或否,得出结论。别忘了一些总结与反思,就好像我现在做的事情一样。
学习生物路上的那些NPC对我的影响——学业与生活
学生,学生,有老师才有学生。面对生物这个大boss,六年来二十中的老师是我成功路上的巨大助力。初中刘晨曦老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名言为我的生物学习敲响了重视本原的警钟,人体呼吸膈膜运动的气球模型,使令人费解的收缩与舒张迎刃而解;高中吴小凤老师为我们开设探究酵母菌生长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选修课,引我第一次进入生物实验室开展研究;高中冯爽老师将课堂与最新实验研究结合,带我真实地走进生物学科;高中周晓宁老师用令人如沐春风的课堂让我看到只要证据充分,每一个推论都有被提出的价值,于是我爱上生物中的猜想与推论,乃至于假说演绎法,这些都让我体会到独立研究、猜想的成就感、生物学科的包容感。每一节课的精心讲解,适时的总结,简明扼要的口诀,这是老师对我的实实在在的buff。
2020疫情袭来,气势汹汹,而这是我接触高中生物的一个学期。幸运的是,我在二十中井然有序的网课中,很好地完成高中生物传说中最难的部分——遗传学的学习,张勇老师徐徐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他又新建一个空白页,为我们详细地分析基因型,这些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不只是生物学,学校为我保障着一切课堂的效率,更有着班主任杨老师、李老师不时的亲切关怀,这让我觉得我的一切成绩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关于梦想——中学生物学习奠基医学之梦
我确定自己内心对于生物的热爱,或许就在我做出来第一道生物探究题,或者是我尝试弄明白题目在干什么时,我仿佛成为了一名生物学家、一名植物学家、一名疾病研究者、一名遗传学达人,每一次我跟随着题目反复地发现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乃至于我真的解决,我就毕业了,在最后的那次检测上,我终于获得一份满分答卷,这是每一道题目后科学研究者对我最美好的祝福。
而现在作为一名准大学生,我不得不开始考虑大学之旅的方向,但很快我就发现,生物对我的影响早就潜移默化地体现在我的选择上——医学。生物学科纵然广泛地教我各类物种,但是我却更关注人类这最复杂的生命体。每个细胞的互相配合,每块组织的分工合作,每一种病症对应着身体功能的一处异常,每一次发烧都是白细胞在发挥作用,我逐渐对于人体的每一处结构和功能着迷,这早就潜移默化地为我学习医学埋下种子。
总有人说学医很苦,可是我相信不论在哪里,我都会遇见像二十一般温暖的大家庭,像我的老师们一样的良师,我的同学们一样的益友。疫情来袭,学校教会我的早已不只是生物知识,而是教会我成为社会一份子的担当。我希望在我有资格成为一名医生时,人们早已远离病痛,但当我仍有用武之地时,我定当如二十中教会我的一样,鞠躬尽瘁,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医务工作者。
尾声
如此,我与生物和医学的故事就分享的差不多了。不难看出,中学生物对我已经是完成时,而医学是将来时,我不敢多么深入探讨未知,我只好拿着生物学科锻炼出的一颗对于学问的赤子之心,一颗对于人类身体的钻研之心,一颗让所学能有助于他人的虔诚之心,继续向前。在此只是希望被生物吸引的同学坚持下去,继续学习,被生物唬人的面孔吓到的同学再多尝试一次,让我们一起发现这个世界上生物的魅力,发现我们自己生命的奥秘。
王岳庆在社会实践
作者:2022届高三年级王岳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