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举办“唱响红色旋律,放飞青春梦想”——第十五届“五月的鲜花歌咏朗诵比赛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29 | 来源:高中部 | 浏览次数:11259

五月的大地,万木争荣;五月的少年,激情飞扬。为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我校高中部分别于2023年5月23日及25日下午举办“唱响红色旋律,放飞青春梦想”——第十五届“五月的鲜花歌咏朗诵比赛系列活动。张万祥副校长、曹宇红副校长、吴刚校长助理、王瑞群副主任、周阳玢副主任、年级主任杨柳老师、顾卉青老师,以及各班班主任和年级任课教师参加了活动,艺术中心安会老师、桑甜甜老师参加活动并给与精彩点评和指导,同学们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各班级准备充分,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高一年级专场部分-----

高一年级的十二个班级粉分别进行了指定歌曲《青春年华》与各班自选红色歌曲的展示表演。作为青年一代,二十学子们勇担时代责任,更能唱出青春态度。随着熟悉的梧桐树下清风拂,少年意气势不可挡,望红旗飘扬,英雄气概绘万里河山无恙,听黄河波涛,家国情怀激东方巨龙翱翔,手风琴与小军鼓,古筝与琵琶,红色精神永久传承,同学们唱响青春与志向,久久余音绕梁。

“十送红军转回来,巴山顶上搭高台,高台十丈白玉柱,雕龙秀凤放光彩。”高一脊梁1班的《十送红军》,激情澎湃,唱响中共伟大奋斗历程。

高一博学6班一首《游击队之歌》,以青春斗志,唱出二十学子的满腔热情。

“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高一英才4班以《我爱你中国》,用清脆歌喉展现爱国情怀。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高一博学1班以《保卫黄河》唱出澎湃气势。

祖国是一首抒情诗,祖国是一幅山水画。高一博学2班一首《我爱你中国》洋洋盈耳。

艄公的号子,船上的白帆,风吹稻花香两岸。英才3班将心声化作跳动的音符,荡漾着赤子的深沉热爱。

高一英才2班带来《保卫黄河》,唱出万载波涛,奏响中华民族最强音。

高一博学3班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宛转悠扬,表现对祖国最真挚的祝愿。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高一博学5班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娓娓动听。

岭上开遍呦映山红,高一脊梁2班同学手捧鲜花,唱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银铃清脆,歌声嘹亮。高一英才1班一首《我爱你中国》余音袅袅。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们唱一唱”高一博学4班一首《南泥湾》,用亘古传唱的长调唱出陕北江南之美。

比赛结束后,艺术中心的桑甜甜老师以专业角度给予高一年级各班精彩点评与鼓励;张万祥校长对本次活动表示了充分肯定,并对同学们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状态表示充分肯定,鼓励同学们将学习融入生活,将同样的热情投入学习生活,调整状态再创佳绩。

-----高二年级专场部分-----

高二年级各班表演曲目均为两首,其中《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为必选,另外一首由各班自行选择,其中包含《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正能量曲目。歌曲舞台上,同学们或西装,或T恤,或裙装,风格各异、大方统一。一个个精神饱满、活力四射。指挥的同学倾情投入。

各班用不同的风格歌颂着内心对祖国的热爱,高二S1班风格优美舒缓,用三拍子的圆舞曲形式,赋予了旋律海浪和波涛般的流动感,轻盈流动的旋律和朴实而贴切的歌词,使得整首作品动听而鼓舞人心。高二S4班热血澎湃,中国空军士兵把理想交给蓝天,把青春献给祖国,迎着灿烂的阳光,驰骋于云霄之上,歌声振奋人心,点燃了现场同学的激情,引得阵阵欢呼。高二H4班彰显青春风采,正如歌词所写的那样“我的样子,就是明天的模样” 我们正值青春,当坚定信念,奋勇争先,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以青春之我,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高二S3班同学们用自己嘹亮的嗓音奏响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展现了抗日军民英勇战斗的壮丽场景。期间二部轮唱、三部轮唱相当精彩,让歌曲更加有气势磅礴。每个班都有精彩的展现,呈现了良好的年级风貌和精神状态!

高二E3班  《我爱你,中国》

高二E2班  《在灿烂的阳光下》

 

高二H3班《我爱你,中国》

高二年级E4 《我和我的祖国》

高二年级S4班演唱的《我爱祖国的蓝天》

高二年级H4班演唱的《有我》

高二年级S3班演唱的是《黄河大合唱》

高二年级S1班演唱的《我在这蔚蓝的海洋》

 

高二年级E1班演唱的《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高二年级H2班演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

高二年级S2班演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在如此热烈的季节里,高中部各年级学生唱响青春之声,以少年姿态,抒发时代豪情,书写壮阔未来。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更与学业之余陶冶了情操,促进了校园文化传播,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高雅的校园氛围,展示出二十中人奋勇上进的风貌,为此后更加有效地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撰稿:高一 滕瑷,高二 陶镜源,佟鸿峤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