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二十的故事】编程织梦,学海拾阶

发布时间:2025-07-09 | 来源:高中部 | 浏览次数:17

在二十中的三年,从中考区排8803,到最终高考成绩650,市排名3203,数学142,物理A1,不单是成绩上的飞跃,背后体现的更是能力、心理素质的提升。我要感谢陪伴我三年的同学、老师和学校,是在他们帮助下,我才得以成就当下的自我。

一、 从适应到成长成熟

从古香古色的校门步入二十中学,校园美景可尽收眼底;自智慧黑板教学至食堂刷脸用餐,科技覆盖已方方面面。

本想在这样优质的校园环境中,恬淡地度过三年,不去过多考虑文化课学习。没想到,高二分班就分入了科技学院S4班。我想起了中考后初中班主任对我所说的“高中你一定会如鱼得水”,不知是否得到了证明呢?

三年来,我感受最深的是和谐友爱的学习环境和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每当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总能找到愿意为我提供帮助的同学;当我学习状态下滑时,老师总能及时发现我的问题并进行指导。

我的语文是薄弱学科,但在冯春莉老师她的悉心教导下,我最终仍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数学和物理是我的强项,这离不开每日的付出和老师们与我每一次的交流,杨柳老师会基于我的问题给出实用的建议,刘颖老师总能指出我物理过程中错误的关键;化学李婷婷老师的教学更是让我受益良多,基于课本向外延伸了我的知识面;在周阳玢老师上课的轻松氛围中,英语的学习自然而深刻……

帮助过我的老师数不胜数,感激之情更是说不尽。在二十中的帮助下,高中三年,我对初中向高中的变化逐渐适应,成长并成熟。

二、 竞赛与爱好、平衡与休息

作为特长生录取的我,高中三年兼顾学业的同时始终学习编程,并参加信息学竞赛。学习计算机不仅是我的兴趣爱好,还是我在忙碌学业的一个休息地。二十中的社团活动时间,我总能到机房去编程,暂时忘记学习上的压力。对文化课和竞赛的平衡不仅锻炼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也督促我提高学习效率、扩大知识储备,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自学不但有助于我竞赛的学习,在课内也很有帮助。

与此同时,在李黎明老师的鼓励下,高一我还参加了英才计划,到清华大学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并体验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调整参数、评价模型并撰写报告等。

除了特长方面,我还培养了跑步的爱好,在晚自习课间刚好可以在跑道上跑几圈。

学习三年,编程伴我三年,跑步伴我两年。抽出时间分给爱好并不意味着荒废学业,而是在平衡中得到最多的休息,以此驱动学业的进步。

三、 结语

作为竞赛生,我并没有拿出很好的成绩;在文化课上,我直到最后才略显一些锋芒。当下,我对“一模、二模后的这段时间对高考至关重要”这句话深信不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时间过得飞快,如今我已经毕业了。想念二十中的营养饭菜、三载同窗、老师和工作人员们,你们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激励我不断前行。

 


撰稿:高三S4 王俊宜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