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精神,实干担当促学校发展——初三党支部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

发布时间:2023-12-21 | 来源:初三党支部 | 浏览次数:7388

2023年12月20日下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党委初三支部在党员轮训室组织党员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论断,系统回答了教育工作的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和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与丰富价值,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凝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巨大人力资源优势,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科学的理论是正确行动的先导。初三党支部在《专题摘编》的理论指引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初中部党总支书记曹宇红副校长讲党课,沿着“工作融合,力求实效”的思路,围绕“怎样培养人”下功夫,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空间。支部全体党员参与了本次党课。

教育教学离不开“空间感”,有空间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这既是空间层面上的,也是认知层面上的。老师的作用在:于无向处指向、于无法处教法、于无疑处生疑、于无力处给力。

曹宇红副校长给党员老师们讲解了如何创建课堂空间感。首先,教育的最高目标即“思维自由”。成功的教育就是给学生一个梦。技巧可以速成,思维能力要从小培养,有空间的课堂应该是思维激荡的课堂。其次,课堂是否有空间在于教师能不能把学生思维打开。课堂需要给学生传授很多知识和真理,但除此之外,还应该给学生一个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充分想象、充分思考去探索答案,通过开放的课堂打开学生开放的大脑。第三,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要有自己的价值思想。老师的作用就在于给孩子力量、给孩子拐杖、给孩子脚手架、给孩子资料包、给孩子相关的工具信息,让孩子在课堂中有足够的空间自己解决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和新阶段,中国教育发展也迎来了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曹宇红副校长勉励党员老师们向榜样学习,带头做“学习型”党员。党员教师应当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努力扩大知识面,让自己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常换常新,源源不断。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新型党员教师必须乐于学、勤于教、善于思,成为终生学习、有效学习的一面旗帜,不断有新的发现,找到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