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研室郭文婷、沈萍老师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
积极投身改革 立足课堂实践 展示优秀成果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化学教研室郭文婷、沈萍老师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
2023年4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于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线下举办。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化学教研室郭文婷老师、沈萍老师在大会前期的案例征集中表现优异,受到大会主办方邀请参加了大会现场说课展示。两位老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彩的现场说课展示均得到了在场专家的高度点评,展现了我校教师风采,呈现了我校化学教研室在学校教学改革的引领下立足课堂教学实践的优秀成果。初中部李浴振主任也全程观摩了本次大会,为两位老师顺利参加展示活动全力做好了保障工作。
郭文婷老师在现场主要参加了跨区域项目总结分会场的活动,介绍了《合理使用金属制品》项目展示课的设计过程。本节项目课从学生熟悉的金属制品选择使用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出发,让学生通过资料查阅、调研身边的老师和家长,现场调研等多种渠道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资料,完成项目作品1.0版,随后在郭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评价量规和驱动性问题指导学生从1.0版项目作品,上升到2.0版项目作品,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将探究课中学习的金属核心知识 ,建立的一类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物质的多样性,等学科知识和观念应用应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不断的修改和改进自己的作品,最终呈现出从化学视角出发,同时兼顾实际视角,最后到综合视角,最终呈现出一份高质量的项目作品,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合作交流、信息查阅、学科思想都得到充分的提升。
学生的项目作品
沈萍老师参加了结构会场的说课活动,题目为《大观念统领下的化学单元教学——甲醛的危害与去除》。从“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大观念统领下进行单元教学,更符合学情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结构化,进而更好的掌握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甲醛的危害与去除》是单元微项目也是最后一节课,基于电负性的认识,以甲醛的危害与去除真实问题为载体,自主发现电负性在解决有机反应相关问题的应用。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大观念延伸,体现性质的具体应用。选题贴进学生生活,课前学生在不同生活场景用甲醛试剂盒测量甲醛含量,不但获得了原创学习资源,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学习热情高涨。通过甲醛危害的原理、测定含量原理、甲醛的去除一系列真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应用电负性规律解问题,深化解决思路。最后通过微环境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思想,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等化学思想。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新成果和新经验需要分享总结,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共同面对。两位老师本次展示的案例均被评为“精品成果奖”,也借此机会学习观摩了来自全国各地其他化学教师的优秀获奖成果,并带回学校进行进一步学习研究。新时代,新挑战,我校化学教研室的老师们将会继续不断前行,走在课堂改革前沿,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沈萍,郭文婷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