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身边生活,绘就发展画卷——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初中地理教研室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10 | 来源:地理教研室 | 浏览次数:16187

2023年5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初中地理教研室组织初中各年级同学开展了青少年环境地图展示活动。活动宗旨是为了加强在校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其户外观察、地图制作以及地图使用的技能水平。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结合同学们的研学旅程和五一假期设定为:1.《老街---老街的路、老街改造、老街印象…》2.车站(老车站、新车站…)3.低碳出行。

在研学前,各班布置下具体任务,作品内容要求为参加者根据对自己身边的环境或者人进行的调查以及本人的亲身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而制作的地图。调查和观察过程非常重要,必须由参加者本人亲身经历或者亲自调查,并且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具体要求如下:

(1)作品的地图部分应占整个版面的一半以上。

(2)版面布局合理,绘制精良,色彩丰富明丽。地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进行了自主设计和创新。

(3)地图三要素齐全,具有一定科学性,主题与环境密切相关,与地理联系密切。

(4)调查流程完整,调查规划环环相扣,具有逻辑性,调查过程描述详略得当。针对调查结果,能给出自己的思考,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研学过程中,初一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天津古文化街展开了调查。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由活动期间的调查,同学们对天津老街的改造有了新的认识。初二同学结合了此次研学中出发和返回的车站,查找相关资料,同样出色地完成了此次活动。同学们对环境地图进行了自主设计和创新,针对调查结果,给出自己的思考,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了知识,加强了科学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学生活动感想:

初一5班王颖:这次的地理任务是调查老街的改造,我选择了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一条极具特色的北京老街,它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为了地图的准确,我亲自去了南锣鼓巷做实地考察,这里一共有16条街,分西东两面,西面有8条胡同,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南锣鼓巷胡同、后南锣鼓巷胡同、南下洼子胡同等;东面也有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院恩寺胡同、菊儿胡同等。并且我还问了这里的居民,知道了这里以前不是这样,非常乱,而现在这里焕然一新,干净整齐。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探索了老街的新旧,让我学会了如何画地图,巩固了地图三要素,还让我探索了了中国古文化,感受了民族风俗,收获满满。

 

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初一9班 薛雅-北京站位置变迁

初一7班 余梓萱-燕语清园周边老街改造

初一5班 王颖-南锣鼓巷

初一8班 郑涵瑞-清河站

大栅栏

初一2班韩欣宇、吴映雪-温州五马街

初二4班 田滢歌-北京市车站调查

初一6班吴祎璠 洛阳新变化

初一12班 江梓希-阿那亚的车站规划

天津古文化街

初二4班 赵婧涵 北京南站便民设施调查

初二12班 王沐月 范芮绮 韩梦锦 崔竟懿-清河车站改造

初二12班 李雨馨 阴蓝-老街印象南锣鼓巷

初二8班 庞芊羽 孙怡然-王府井街

初二8班王曦玉-南锣鼓巷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