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开展“读西游·悟成长”项目式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24-01-28 | 来源:初中语文教研室 | 浏览次数:47201


名著阅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涵养心灵,还可以修炼心智、铸造人格。但经典作品的作者往往生活时代久远,作品反映生活场景与我们今天时代已经迥然不同,特别是对于00后学生来说,“悦”读起来就更有困难。如果借助于项目化学习,就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作品的肌理,在立体、动态、开放、趣味的活动模式下,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基于上述认识,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初一年级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以“读西游·悟成长”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读、写、画、评、编、演、讲等多手段的活动,有效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热情,趣化、智化、内化语文课堂教学,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阂。

2023年9月以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初中部开展以完成“名著改编作品”为项目成果的《西游记》项目式学习。这一项目调动了全体初一年级学生参与,主要包括以“画西游·历磨难”为主题的“海报展”、诗歌创作集及人物主题曲MV制作与评选以及总结三大活动。

《西游记》是七年级上册学生必读名著。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学生通过跳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以及人物形象的鉴赏策略,懂得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在项目预热阶段,各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西游记》阅读中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和段落绘制海报。在这一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海报主题,搜集图片素材,设计版面内容。各班展出的海报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引来大量师生的驻足和讨论。

“画”说我眼中的西游记

没有认真阅读,就没有精细的梳理。同学们利用分享的形式让大家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情况,我们看到精彩丰富的海报和情节导图,这都是孩子们认真的表现。这里有主人公的成熟,斗战胜佛的内心充盈,也有同学们童年的快乐,少年的热血,好一次成长,好一次蜕变。

以“画西游·历磨难”为主题的一张张手抄报,展现了师徒四人坚定不屈的足迹。他们过五关,斩六将,他们跋山涉水,与妖怪斗智斗勇,一路经历磨难,一路前行,终于取得真经。同学们以他们独特视角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游记》丰富的内容,深厚的寓意。

“写”出诗意的西游记

二十中学子们在共读的时光中,从“好玩有趣”产生“温情敬意”,从“略有所知”到“主题探究”,从书本的“搬运工”到阅读的“思想者”。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不断挑战自我,生成阅读智慧。部分孩子还创作了原创诗集,共20首,其中每首诗都配合做了原创插图,覆盖了书中的每个主要人物。孩子们不仅学习西游记的深刻内涵,更体会了诗歌创作带给他们的影响。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反复地思考和推敲,从《西游记》的原著出发,将文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转化和创新,这既需要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也需要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文学素养。

把西游记讲给你“听”

此次活动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基础,以制作师徒四人人物主题曲MV为核心任务,以“西游团队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师徒四人性格成长变化”为核心驱动问题,在人物主题曲MV制作中,学生们各自发挥所长,创编歌词,搜集影视素材,甚至自弹自唱,自导自演,学得不亦乐乎。课堂内外,都可以看到他们聚在一起阅读、讨论的身影。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制作,活动进入评选阶段。评选分为各班海选和年级评选两个阶段。首先,各班开展海选活动,学生从人物形象、内容主题、理解感悟、词曲意境、感染力等角度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评分,最终各班推举一个MV参与全年级展演和评选。

展示视频1.mp4  展示视频2.mp4

展示视频3.mp4  展示视频4.mp4

展示视频5.mp4  展示视频6.mp4

展示视频7.mp4   展示视频8.mp4

展示视频9.mp4    展示视频10.mp4

(下载后观看)

项目化学习要抵达的彼岸,是学生们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整体认知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体验知识生成与应用过程中增进理解能力,让知识与生活碰撞生成智慧,使学习内容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

此次“读西游·悟成长”项目式学习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德育的渗透。教师通过《西游记》项目化学习活动点醒学生,阅读是读他人的故事,更是反思自己的人生。这条西游路,走出的不仅是人生思考与选择,还探讨了社会生活与道德文明,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人生漫长,正如取经路一般,千难百阻。作为教师,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通过指导阅读照亮更多学生前行的路。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