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开展“青春榜样进校园”宇宙科学讲座
为激发科学探究热情,引导学生树立青春榜样,2017年10月13日下午,初二年级举行青春榜样进校园活动。本次活动初中部李浴振副主任对同学们做会前动员,鼓励同学们积极互动、主动思索,初中部宋志宏校长助理亲临指导,和在场同学一起享受科普盛宴。
此次讲座活动我校有幸邀请到了首位获得卡尔•萨根奖的郑永春博士。郑博士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理事兼宣传外联组组长。他主要从事月球与行星地质的研究,在月球和火星土壤、行星资源就位利用、行星表面环境、月球与深空探测科学目标与未来发展战略等的学术研究。他的到来无疑是对所有同学的激励,更为热爱研究天文,探索未知的同学们创造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此次活动中郑博士由一个科学电影的节选导入,用令人震撼的图像向在座的所有师生展现了外太空的奇妙和美丽,勾起所有同学对宇宙中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郑博士以“未来的一百年,人类究竟可以走到哪里?”作为开篇疑问,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讲座。他的讲座从地球自转到外太空文明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诙谐有趣的话风更使得这本应枯燥高深的讲座变得生动有趣。
郑博士为同学们展现的第一幅画面是一幅乡村夜色,“满天流星雨划过夜空”,画面好不美丽。然而这并画面不是什么所谓的流星雨,这是一幅延时摄影作品,是郑博士用科学艺术结合而成的作品。这幅作品并不是为了简单的展现出乡村夜空的美丽景色,它是郑博士在星空下拍摄了许久而得到的,因为满天星斗地球的位置是不发生改变的,所以它可以证明地球是在进行自转的。随后,郑博士继续为同学们讲解了宇宙探索时所运用到的高科技中的旅行者探测器,神舟飞船和嫦娥卫星。同学们能从中了解到关于最新科技的知识,并且看到了距离人类最遥远的旅行者探测器拍摄的“太阳系家族大合影”,使在场师生无不为之震撼,第一次感受到了地球在宇宙中究竟有多么渺小,感受到了狂妄的人类究竟是有多么微小,从中激励着所有同学们去探索未知,发现宇宙的奥秘,不做无知的狂妄者。讲座中还多次提到了宇宙的变化对我们地球的隐患与威胁,小行星撞击地球就是最大的危险之一,郑博士在这其中阐明了他的观点:如果在有一块直径大于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那么人类就可能会像恐龙一样就此消失。郑博士的观点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共鸣,他们对隐藏的危险都有着共同的担忧,期盼着科技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实现拦截小行星撞击的技术。除此之外,郑博士还略提了几句关于外星文明的事情,以人类现在的科学水平,人类根本无法自如探索远在万里之外的星球,也无从得知外星的奥秘。
纵观本次讲座,它不仅带给同学们一场关于知识的盛宴,更是一种对同学们思想的启迪,对我们探索欲的激发。相信在场的所有同学们都能够通过本次讲座正确认识到现阶段关于天文研究的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体系,增添自己了解未知的欲望,向着梦想努力前进,朝着未知不断探索!
文字:初二(11)班郑张易昕
图片:李浴振
审核:李浴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