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顺利开展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海淀区新任教师研究课活动
2023年4月4日上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在图书馆四层开展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海淀区新任教师研究课活动,活动包括卢妍老师的《爱莲说》、阚琼老师的《陋室铭》两节语文课。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两位海淀区语文教研员徐国珍、赵杰志指导,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语文学科教师及各位海淀区新任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孙玉柱书记、张万祥副校长、曹宇红副校长、李浴振主任、陈其龙副主任旁听指导。
卢妍老师的《爱莲说》一课由“周敦颐如何为‘莲’代言”这个问题引入,通过对课文中描写莲花的内容和角度进行分析,引出作者对于莲花和君子品格的赞誉。再通过莲花、菊花、牡丹三者的对比,使得作者对于君子品格的向往之情更加明确。最后通过对周敦颐的三个故事以及君子之风在后世的流传的讲解,结合二十中的育人理念,本堂课在“我们要做中国脊梁”处结尾,学生们在君子之风中收获良多。
阚琼老师的《陋室铭》一课主要解决三个目标:探究陋室不陋的原因、理解作者表达高洁志趣的方法、通过学习文章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课堂从对文章的分析入手,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出陋室的特点,从而引出刘禹锡所用的托物言志这一方法。接着通过知人论世的环节,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品格,进而更深刻地体会为什么“陋室不陋”。本堂课在“不为物役,志存高远”处结尾,学生们对于注重提高个人修养有了更多的认识。
课程展示结束后,海淀区语文教研员徐国珍对该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她对这两节文言文阅读教学课的设计和呈现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两节课在许多方面都很优秀。抓住文化培养契机这一点很重要,这是让学生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同时关注到习惯培养和整体设计,包括朗读、圈点批注、文言文知识积累、阅读方法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梳理归类意识,比如对托物言志等写法的讲解和记录。还有比较辨微的意识和情境活动的意识,比如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于作者情感进行分析,不比高下。
相信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结合文言文以及自身的生活实践,对“君子品格”有更多的认同和更深刻的认识,促进个人修养提升,更好地践行“扬五彩青春,做中国脊梁”!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