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丝韵,彩线缠绕——初中部开展非遗缠花传承与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4-01-28 | 来源:通用技术教研室 | 浏览次数:52263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本学期,我校初中部开设了“非遗缠花传承与创新”选修课程,由通用技术教研室精心设计。

本课程围绕非遗手作缠花的技法传承和创新实践两个部分开展。学生通过学习非遗缠花课程,理解了缠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习得了缠花制作技能,也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一)历史溯源

缠花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缠花理论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缠花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从而更好地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工艺品,更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二)技法传承与创新

缠花制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手艺。制作缠花,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如丝线的颜色、质地,纸板的厚度、硬度等。然后再根据设计好的图案,使用丝线在纸板上进行缠绕,制作出相应的形状。在缠绕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丝线的密度和力度,以保证最终的成品质量。此外,还需要注意纸板的湿度和温度,避免其变形或破裂。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学习传统非遗缠花技法,掌握了缠花的制作流程、材料选择和基本技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还学习了缠花的创新技法,如丝线染色、花型解构、掐丝金边、花片缉珠等,在此基础上,每位学生运用所学传统与创新技法设计并制作一件缠花作品。

 

(三)作品展示

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制作感想和疑问,互相帮忙佩戴自己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240112170553.jpg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