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孔府孔庙,问鼎东岳泰山——记初二年级山东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18-05-29 | 来源:初二年级 | 浏览次数:530545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2018年5月24-25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初二年级近500名师生及家长代表在宋诗伟副校长、李浴振主任和关磊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山东研学活动。

在23日的下午李浴振主任和关磊老师为全年级同学开了一场年级动员会,重点强调了本次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学校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也再三叮嘱同学们注意带好身份证,联系工具等必要物品,为此次研学活动奠下基石。同时,学校也下发了由初二全体教师精心为同学们开发和设计的《山东文化考察课程手册》,手册包含了新中考的多个学科,促进了此次研学活动的开展。

24日,同学们乘坐高铁去往曲阜这个充满着人文气息的城市。在这趟列车上,各班同学都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交流研学手册上的预习内容。交流过后,不少同学都开始模仿曾经红遍网络的“中国高铁上立硬币”的实验,成功的结果也不禁令人感叹中国科技的伟大力量。

曲阜因为孔子而闻名,它作为中国的文化核心重镇,不断传承着沉淀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曲阜的孔子文化,由三部分构成—孔府,孔庙,孔林。24日下午,同学们着汉服来到了孔庙和孔府。虽然千百年的时间已磨平了当年孔子居住的痕迹,但那种古香古色,天人合一的神情韵味至今仍存。

孔庙是同学们游学的第一站。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棂星门,接着同学们穿过状元门,走过青云桥,跨过戬门,来到大成殿,肃立于孔像前。大成殿整体装修气派而宏伟,门前的十八根雕梁画柱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的浮雕连紫禁城也无法比及,一股淡淡的香火味在空气中弥漫,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不由而生。同学们在大成殿门前举办了祭孔仪式,按照传统汉式祭祀礼节向孔子献祭。伴随着悠扬肃穆的鼓乐声,齐行三献礼。初二年级语文组的褚老师。以半膝下跪的姿势为大家诵读了祭拜孔子的献文。虽然当时的天气条件并不好,但是老师依然以抑扬顿挫的声音与沉稳悠扬的祭祀的鼓点声完美结合,在不觉中带着同学们的思绪再历了儒家文化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

同学们游学的第二站是享有着天下第一家的风采的孔府。它有着八进院落,分为东西中三路,其核心部分为中路。这里曾经生活着孔老夫子的后代,虽然如今已成为了景区但是它的风采不减,孔氏后人也还会在这里吟诗作画,向来往的游人传播儒家经典文化。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的遗韵不禁令同学们为之赞叹。

在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来到了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共同聆听著名的孔子研究学家王曰美老师的精彩讲座。在讲座开始前的时间里,年级主任关磊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们畅谈研学感受,在场的同学都积极发言,纷纷表示了对儒家文化的更深层理解,对指导老师的感激和对人文景观的体会。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不登泰山何以小天下?25日上午,同学们一起在指导老师的引领下登泰山。山势越来越陡,遥望十八盘尽头南天门,陡峭的盘路镶嵌在巍峨的山上,直通云雾深处,恰似天门云梯。同学们和老师们等一行人早早的出发,拾阶而上。一路上峰回路转,沿途风光旖旎,山路连绵,九曲八折,令人望而生畏,一路上“五岳独尊”,“登高壮观天气地间”等碑刻也无不彰显着泰山的仙神之气和雄伟磅礴。但是,险峻的地理化境和崎岖的山路挡不住同学们前进的脚步。途中,同学们互帮互助,体力较好的同学尽力帮助其他体力较差的同学背包,互相搀扶着前进。正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在同学们的互帮互助中所有同学都成功登上南天门。

到达南天门后,四面群山连绵,云雾缭绕,放眼远眺,山脚下的泰安城依稀可见。怪不得昔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伟大胸怀,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连历代帝王也会在此封禅祭祀,视之为莫大的荣耀,更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作诗记文。今日亲登泰山方更晓其深意。通过攀登泰山,同学们通过实践体会到了“直上危巅休怯险,登天毕竟要雄才”的勇敢进取精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攀登意志、“重如泰山”的责任意识和“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的包容精神。这些泰山精神融入同学们的精神,强化了意志,广博了胸怀,升华了品质。

站在十八盘的尽头,在年级主任关磊老师指导和组织下,同学们开展了初三入境教育活动。十二个班的中考宣言响彻云霄,在群山中久久回荡,撼人心魄。少年正青春,风华茂,志气高。昔有鲲鹏傲凌霄,今我少年称天骄!

《为学》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每个人的生命中能有多少十八盘?同学们坚持爬上了泰山,又走了下来,这是战胜胆怯,挑战自我的极佳印证。

此次山东研学活动圆满成功,愿同学们都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传承儒家文化,以泰山精神为纲,决胜中考勇敢追梦,成就最好的自己!


       


文字:初二(11)班 郑张易昕
      初二(12)班 姬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