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智慧,提升教学——基于“情境+思维+空间”课堂教学理念实践教学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4-01-28 | 来源:初中部 | 浏览次数:50404

2024年1月20日下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开展2023-2024学年寒假教师培训——基于“情境+思维+空间”课堂教学理念实践教学论坛。本次论坛由张万祥副校长主持。

1.JPG

论坛伊始,五位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情境+思维+空间”课堂教学理念进行了丰富而深入的分享。

3.JPG

英语教研室的郝午阳老师首先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对“情境+思维+空间”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解读,并进一步结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高考要求,指出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的必要性,最后以选必修U11 Conflict and Compromise单元教学设计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分享。

语文教研室的冀甜老师首先结合课标和相关理论分析了“情境+思维+空间”在语文学科中的理论依据及内在逻辑,提出“情境+思维+空间”的语文课堂是以发展语文学科思维为目的,以拓展空间为途径的情境化教学,并进一步结合《西游记》项目化学习迭代设计过程阐述了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意义。最后,冀老师分享了她所总结的实践策略:1.创设日常生活情境,由文本的空间到生活的空间;2.创设沉浸式文学体验情境,拓展语用的时空,培养语文学科的思维方法;3.变化提问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4.科技赋能跨学科学习情境,延展学生视

历史教研室的董荣鑫老师首先结合历史课标分析了这一课程理念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接着,结合生动的课堂实践,逐一阐述了对这一课堂教学理念的认识:1.创设沉浸式情境,以兴趣促投入;2.提出探究性问题,以问题促探究;3.开展合作活动,以活动促发展。董老师进一步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堂实践效果。

化学教研室的孙慧娇老师首先从国家政策要求、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的角度分析了运用这一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必要性。接着,孙老师从“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提升思维能力”“通过有层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拓展学习空间”三个角度分享了一系列教学设计与实践。

数学教研室的王朋超老师首先结合2022版课标对三个关键词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论述。接着,王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就“情境导入”“给予空间”进行案例分享。最后,王老师进一步总结得出要在情境下给予学生空间的底层逻辑和常用方法——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给予空间、形成素养。

主讲老师们的精彩分享引发了在座各位老师们的深入思考。地理教研室的刘宇帆老师、历史教研室的邓亚茹老师、数学教研室的刘姗老师、化学教研室的杜净睿老师作为代表发言,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受体会,表示在本次论坛中收获满满,大受启发。

最后,我校市级骨干教师竹怀侠老师、特级教师冯彦国老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精彩点评。张万祥副校长做总结发言。

本次教学论坛凝聚共享智慧,充分展示了我校在课堂教学变革方面的探索成果,干货满满,精彩纷呈。通过本次寒假校本培训,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情境+思维+空间”这一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实践变革的指导价值,也将继续开展实践探索,努力打造“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的四有课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