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全体初二师生参观中国电影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11-14 | 来源:初二年级 | 浏览次数:469482

11月9日下午,我校初二年级全体师生参观了位于朝阳区的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中国电影文化的艺术殿堂。

中国电影博物馆分为四层,分为展览区、博览区、影院区等多功能展区。

步入一层大厅,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国电影,百年历程,世纪辉煌”这十二个大字。这十二个字体现了中国电影的诞生、发展、壮大以及辉煌,同时也见证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影片片花围绕在大厅周围,使人们对当代的电影有一定了解。

在第二层展厅能看到,电影的诞生与创作以及伟大的开拓者。从中国西汉时期的皮影戏到单帧的照相技术,再到蓬勃发展的电影艺术,不断显现出我国电影事业的进步。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百花齐放的,喜剧片、故事片,科幻片、武侠剧等等,每一步影片都凝聚着制作者的不懈努力与艰辛。

第三层有经典的中国电影展播,比如有人物传记的《林冲》、《白毛女》、有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的《白蛇传》、《红楼梦》等。这些影片不光让我们欣赏了电影艺术的美感,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一种祥和、宁静、致远。

内容最为丰富,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第四层大厅。这里有57个等身人物蜡像,每一个蜡像都栩栩如生,通过蜡像背景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人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电影制作的基本手段,由小及大,由简趋繁。一部影片的制作,前期的筹备工作必不可少,电影美术(包括服装、化妆、道具、置景、特技、特效等)也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视;拍摄过程中,内外景的拍摄,实景与虚景的结合,冷暖色的交替使用,内窥影像与放大影像等镜头的技术处理等无一都不是包含满满技术含量。

通过参观活动,同学们了解了电影事业发展的历程以及作为电影人的不易。还普及到了很多物理知识。如:电影中光的三原色,电影中的配音等。使我们在实践中学到了可贵的知识。


文字:初二(12)班 焦芊懿
图片:关磊
审核:李浴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