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进校园,国之瑰宝永流传——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初一年级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
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永流传。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就如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指引我们不断向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2022年12月15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初一年级开启了非遗进校园活动。
同学们通过线上课堂,体验了北京兔爷儿,掐丝珐琅彩沙画,葫芦彩绘,泥胚脸谱,竹编和剪纸六大经典非遗项目。不仅帮助同学们缓解居家学习的疲惫,更能感悟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和对非遗文化的兴趣。
1.北京兔爷儿
初一10班,13班,14班同学体验了兔爷项目。北京兔爷儿绝对是每个老北京人耳熟能详的吉祥物,在古时中秋节的大街上总能看到它的身影。祭拜兔儿爷是老北京人在兔儿爷身上还寄托着对美好未来殷切的希望。
2.掐丝珐琅彩砂画
初一5班,6班体验了掐丝珐琅画,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传统的掐丝珐琅通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打磨六大过程后,方可成型。掐丝珐琅工艺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因彩砂而形成的特殊质感,充分发扬了中华人民的智慧。
3. 葫芦彩绘
初一7班,8班和9班体验了葫芦彩绘。它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一种,它是将葫芦的外表皮刮光,其上再以现代新型丙烯颜料手工绘制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吉祥文字等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再涂上一层透明清油,其不怕水、不褪色,色彩艳丽,线条细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4. 泥坯脸谱
初一1班,2班同学体验了北京的泥塑脸谱。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用各种颜色在演员面部所勾画行成的特殊谱式图案。脸谱是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特征,以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5.竹编
初一3班和4班体验了传统竹编工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6.剪纸
初一11,12班体验了剪纸艺术。这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
在疫情之下,虽然采取线上的方式,但大家用满腔热情使这项活动顺利进行,都取得了满意的成果,2022年12月16日,非遗进校园活动正式圆满收官!
撰稿:夏晗茜,欧丽娜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