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春护航,向校园欺凌说“不”——初二年级举办校园讲座活动

发布时间:2024-05-28 | 来源:初二年级 | 浏览次数:17699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维护青少年权益、推动青少年健康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开展2024年北京共青团“星光自护,伴你同行”校园讲座活动。2024年5月23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邀请到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秘书长、全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专家顾问李友光老师为我校初二年级学生上了一节“为青春护航,向校园欺凌说‘不’”的主题讲座。

图1.jpg

校园欺凌事件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更是全球性的难题,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难以避免其发生。因此,校园欺凌事件变成了我们广为关注的严肃问题之一。

图3.jpg

今天,在主题为“校园欺凌”的演讲活动中,李老师用了三个典型的案例,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校园欺凌”。李老师生动幽默的语言让每位同学都听得聚精会神,提出的问题也让在场的同学们有了深入的思考。在讲座中,李老师还邀请了初二13班与11班的同学们,现场分别扮演了校园欺凌现象中的六种不同角色:欺凌者、受害者、协助者、保护者,附和者与局外人。这场表演不仅生动有趣,更让我们意识到了不管有没有参与此过程,我们都应勇于抵制校园欺凌事件。

随后,李老师又系统地讲解了校园欺凌的表现与后果。校园欺凌的行为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言语上的侮辱、谩骂,肢体上的推搡、殴打,关系上的孤立、排挤,财物上的抢夺、勒索,以及网络上的造谣、诽谤等。这些行为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犯罪类型的角度来看,校园欺凌可能涉及到寻衅滋事类、性侵类、侵犯财产罪、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等多种犯罪。这些犯罪行为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因此,校园欺凌事件也应被严肃对待。

最后,李老师教给我们了应对欺凌的三项原则:不能怕,要及时求助,不要做旁观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受害者在面对欺凌时,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保护自己。当遭遇欺凌时,我们要把握时机逃跑和呼救,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明白,寻求帮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反而是智慧的体现。我们不应为求助而感到羞耻。

总而言之,校园欺凌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加强教育、提高意识、完善制度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撰稿:初二14班 周琳菲

审稿:刘云,卢妍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