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举办防范校园霸凌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4-10-15 | 来源:初三年级 | 浏览次数:15278

为营造和谐、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有效遏制校园欺凌,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于2024年10月10日举办了一场以“预防校园霸凌”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秘书长李友光老师为初三年级学生带来一场生动而深刻的法治教育课。

讲座伊始,李老师先问了同学们几个问题:是否被取过外号?是否与同学打闹过?

在幽默的故事中,李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什么是霸凌行为,并且对霸凌行为进行了几种分类:语言霸凌、社交霸凌、肢体霸凌、网络霸凌和财物霸凌。

1. 语言霸凌是指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2. 肢体霸凌是指殴打、脚踢、抓咬、推撞等侵犯身体或恐吓威胁的行为。社交霸凌是指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3. 财物霸凌是通过破坏、抢夺,使其他学生交出或买学习用品、手机、电脑、香烟等,或通过强行索要钱财使其他同学的财产受到损失。

4. 网络霸凌是指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的行为。

接着,李老师借助了几个例子来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这几种类型的霸凌行为以及6个校园霸凌的角色,并且邀请了6位同学展示了这六种角色各自的行为。

8.JPG

在欢声笑语中,我们理解了校园霸凌的真实意义和校园霸凌所产生的重大且不可挽回的危害。在我们被霸凌的时候,要做到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和家长。不要当霸凌者,因为这会对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不要做旁观者,要在同学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这样才能去建设更加美丽和谐的校园。

总而言之,校园霸凌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加强教育、提高意识、完善制度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防范校园霸凌,我们在行动。北京二十中学将继续加强校园霸凌的预防与治理工作,创建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撰稿:初三2班 张昭奇 晋阳

审稿:卢妍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