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示范展风采,立足课堂做先锋——高三党支部开展党员示范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4-11-28 | 来源:高三党支部 | 浏览次数:3628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引领广大党员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三党支部开展了两节党员示范课活动。

11月22日下午和11月25日下午,高三党支部李立宁老师和张浩墨老师分别开展了题为《由文入境——散文阅读方法指导》和“鸦片战争”的党员示范课。我校党委孙玉柱书记、高中部党总支张万祥副校长,高中部语文教师和历史教师、高三支部全体党员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李立宁老师通过讲评原载于《光明日报》的散文《岚起处有茶香》,通过“细读文本入语境”“整体把握入心境”“对比分析入境界”三个环节从散文文体出发,带领学生细读文本,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既要从整体梳理散文的行文脉络,又要从细节处读出作者的情感。同时从散文命题角度,通过比对历年散文考题,体会典型例题背后的思维逻辑,了解作者创作思路,感悟作者情感表达,帮助学生建立散文阅读的阅读方法和答题的思维路径,带领学生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的同时培养创新、匠心的价值观及高尚的审美情趣。

张浩墨老师首先回顾中国近代史基础结构和主要线索,唤醒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以“同样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同样的结果,不同的解释”“同样的条约,不同的理解”“同样的遭遇,不同的回应”来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原因、失败原因、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已经中国人民仁人志士反抗侵略进行探讨分析,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提取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加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落实。

教学展示结束后,李立宁老师分享了此次研究课的准备过程与课后反思。张副校长对本节示范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本节课代表语文教研室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鼓励老师们继续深入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听课老师们也分享了听课感悟和体会。张欣老师谈到,本节课文脉梳理是重点,选点有价值和意义,有方法归纳和指导,教师亲自引导,有很好的示范引领,能够勾连历年高考题,有文体意识。

同时,张浩墨老师也分享了此次研究课的准备过程与课后反思。张万祥副校长本次示范课进行了高度认可和指导评价,题型接下来的一轮复习要进一步引领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让学生不同的想法进行交流碰撞,合作辨析,提升高三一轮复习课的质量。侯晓琴老师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主线进行补充说明,提示要着重关注中国近代探索史的发展。老师们也分享了今天学习交流活动的感悟和体会。几位交流的老师也都对本次研究课进行了交流评价,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推进高中历史教研的质量不断发展。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本次党员示范课的开展,充分展示了党员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党员教师立足课堂争当先锋的风采,同时也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例。学无止境,相信我校教师定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课堂,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再谱华章。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