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古人理性声,心系家国勇担责——高一党支部陈泽娅老师党员示范课纪实

发布时间:2024-05-29 | 来源:高一党支部 | 浏览次数:15475

2024年5月24日上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一党支部宣传委员、校骨干教师陈泽娅在图书馆一层开展了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党员示范课。本次党员示范课活动由清河学区党建工作协作委员会、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党委联合举办。孙玉柱书记、刘晨曦副主任、郭鹭鹭副主任、语文教研室主任罗杰老师以及高一党支部党员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示范课是部编版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的单元整合课,课堂以班级微信公众号“理性的精神”专栏为情境,导入本节课学习。课堂首先以“析理性洞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取文章核心观点,剖析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治国理政的智慧。其后,教师又让学生谈谈这些观点在当下社会的运用和体现,使学生领悟到文章背后的理性光辉与当下价值。紧接着推进“品理中深情”环节,教师将理性的讨论与情感的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文章观点所在段落,品味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形成对作者形象的认识。最后的“书理性精神”环节,则在总结四位作者的士人之精神“责任与担当”后,顺其自然地引出对“社会精英与社会责任”议题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书写自己对于古人理性精神的感悟与传承。

教学展示结束后,陈泽娅老师分享了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与课后反思。其后,高一党支部书记郭鹭鹭老师组织各位老师进行评课。语文组王金凤老师指出,这节课作为一节单元整合课,巧妙地将本单元四篇经典文言文串联起来,不仅回顾了课堂所学,还将理性思考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理性思考的种子,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教育的土壤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檀玉婷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受: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文本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的分析由理入情继而见人的精神,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理性的思考并非冰冷无情,而是饱含着对社会、对人民深沉的爱。罗杰老师则指出,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为先、核心素养为本、学习任务为核心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课堂目标清晰且能一以贯之,课堂各环节联接紧密,通过论说文观点的分析、情感态度的品味、朗读吟咏、读写结合等方式来层层深入,是用语文的方法在讲语文,设计上积极落实学校“四三四”课堂教学改革,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研室正在进行的单元教学创新探索。

活动最后,孙玉柱书记为陈泽娅老师颁发了党员示范课证书并进行总结发言。孙书记认为,本节课既有知识的传授,又兼顾情感的培养;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质,又有德育层面的启迪。课堂整体设计严密,形式上有创新、有突破,内容上体现了一定的深度,不仅展现了教师本人的教学艺术,也体现了高一语文备课组的集体钻研。孙书记也指出,本节课在小组活动设计、信息技术的融合上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尝试。

本次高一党支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示范课,设置真实情境,引导思维发展,创设德育空间,是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和示范,充分体现了党员教师的先锋引领作用。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