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悟中升华——参观韩村河随想(施威)

发布时间:2012-10-25 | 来源:施威 | 浏览次数:485680

在感悟中升华--参观韩村河随想 
行政总务支部 施威

       伴着秋风拂面,穿越一片片红墙绿瓦,印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一幢幢很是气派的民族式、欧式风格的住宅,难道这就是韩村河农民的居所吗? 
       带着浓烈的好奇心我们在党委的带领下走进一家,看到两层的别墅楼共360多平方米,不仅彩电、冰箱、空调、高档家具一应俱全,装饰装修中透着时尚,还辟出几间房子接待参观游客。据说村子里有这样的别墅581幢,韩村河村的所有人家都先后住上了别墅楼。连续不断的房屋整然有序,村中心耸立着一座可以眺望全村的瞭望台(高约20米)和重50吨的巨鼎等各种纪念物。

     很难想象这就是一个村庄:马路坦荡,街道整洁,花草缤纷,树木葱郁;有教育中心,有会议中心,有主题公园,有邮政所,有影剧院;设置了绿化队、清洁队、值班岗亭……但这确实是位于京郊房山区的韩村河。

    曾几何时,韩村河曾是京郊有名的贫困村,人称“寒心河”。从参观“韩村河档案室”开始。宽阔的大厅里张贴着上千幅各个时期的韩村河图片,最震撼的是全村每个家庭的旧貌新颜对照。庙沟子坑、西上坡、北上坎……这些地名能让人感受到韩村河的从前。这些地名已从韩村河的“地图”上自然消失了,如今村里只留下一处实物作为永久纪念。流传的顺口溜说:“几条洪沟穿村过,墩台上面搭土窝;天灾人祸年年有,村破家穷常挨饿。”改革开放初期,在韩村河村党委书记、韩建集团董事长田雄的带领下,村里拉起了一支30多人的泥腿子建筑队,他们“白天脚手架上练筋骨,夜晚孜孜不倦啃书山”,20多年风里来雨里去,硬是将乡村小建筑队发展成为拥有特级资质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年开复工面积300万平方米,最高年创产值3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

    钱不能装错地方———田雄说:共产党员要立党为公。我要带头致富,但不图钱财,不图名誉地位,只求多做奉献,多尽义务,多做好事。 
       经过28年的艰苦创业,韩村河成了京郊首富村。尽管韩村河变了,田雄一班人依旧没变,仍然遵守着多年来的规矩:集团班子成员所得报酬只是村里企业中层干部的平均数。1984年,紫玉饭店工程赚得纯利几十万元。这笔全村有史以来一次收入最多的钱该怎么花?老田力排众议,先拿10万元给村里翻修了小学校,又修了一条水泥路,剩下的全购置了施工机械,而他自己应得的5万元奖金一分也没拿。不仅这5万元,这么多年来,田雄应得的各种奖金,他几乎从没有拿过。粗略算下来,近20年来,领导班子成员应拿未拿的奖金超过1500万元,田雄个人就有近600万元。
1993年,田雄提出了将全村旧房全部拆掉,为老百姓统一规划建设二层别墅楼的设想。田雄对领导班子成员提出:“自己先不住楼,等全村建好后,我们再住也不迟。”结果,和第一批住楼的村民相比,田雄他们在阴暗潮湿的平房里整整多住了6年。多好的书记啊!
       为防止集体财产“流入”个人腰包,田雄与党委一班人强化了对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翻开田雄主编的《自律韩村河》,“群众不准给干部拜年送礼”、“建材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细致而严格的制度达300多条。在加强财务管理中,他们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执行权、钱、物、管四分离,并设立财务辅导员,定期检查财会人员工作情况。同时,村内设立了接待站、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多年来,韩村河没有出现过群众上访。韩建集团从最初的30多人,滚动发展到后来的100多人,再到今天的6000多人,一拨带一拨,一大帮韩村河人由此致富。扶,依托建筑业,村里陆续建起了钢管厂、构件厂等20多家企业,扶持一批不愿意离村、又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就近就业。帮,村里设置了绿化队、清洁队、服务岗亭,办起一些服务业,帮助能力偏弱的村民尤其是妇女上班挣工资,保障其基本生活。对一些困难家庭和村民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从老人到孩子,到残疾人,都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在韩村河,村民一到60岁,每月就可定时领取150元养老金,而且每增加一岁,每月再增加2.5元。韩村河同时实行人均25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今年计划将这一标准提高到3000元。韩村河人说:“在我们这里,可以说没有绝对的贫困户。”
       坐着村里的电瓶车,我们还来到了韩村河的智能化温室,看到了暗绿的蛇豆、紫红的甜菜、灿烂的火龙果、金黄的巨型南瓜及垂挂摇曳的小西红柿等。

    那么,韩村河的巨变从何而来?关键的一条就是韩村河始终坚持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不动摇。村干部的行为,百姓看在眼里、暖在心间。20多年来,韩村河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最前沿,紧紧围绕全村发展大局加强党建工作,围绕村民生活中的重点、难点开展党建工作,做到韩村河的事业发展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靠着9条规矩,村党委逐渐成长为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充分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使全体村民通过村党委认识党、拥护党、跟党走,将曾经贫穷落后的“寒心河”逐步建设成别墅成排的生态型花园式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利益多元化的时代,只有坚持集体经济、共同富裕,坚持共建共赢共享,才能凝聚人心,共同发展,保证和谐。韩村河村从一开始就坚持村企一体化发展,明确了村里的企业发展、经济发展不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益,而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村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把党的好政策变成村民的好生活,让每个人都成为党的好政策的受益者、拥护者、实践者,最大限度地凝聚广大村民的智慧和力量,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大,富民兴村的道路越走越宽,从而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韩村河村就是这样靠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抢抓机遇、艰苦创业,把昔日贫困落后的韩村河村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公益设施完善、各项产业蓬勃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生态型花园式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韩村河村就是这样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风貌、独特的乡村美景和现代化的田园风光赢得了中外游客的广泛赞誉,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村”、“中国幸福村”等称号。 
     总之,此次参观为我们今后深入学习十八大报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中国特色社区主义理论体系打好基础,为我们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地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认识。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我从那些榜样身上看到了自身发展方向,在感悟中升华,做到立足本职,多做奉献,廉洁自律,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