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观后感(欧丽娜)
社会主义新农村-韩村河游记
题记
“新农村”这个概念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也是对“十一五”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一次新的重要探索。
为了加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了解,10月14日,学校组织我们教职工参观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京郊双文明第一村---房山区韩村河村
一、 记忆中的农村生活
自己虽然不是农村人,但小时候也在农村生活过。记忆中,农村和城市是比不了的,农村的经济条件很差,房子几乎是土盖的,很破旧,家里没什么值钱的电器。他们的日子过的很清贫,生活也很简朴。没有宽畅的马路,只是泥泞小路。常去农村看到小孩子给搞的灰头土脸的。时而想起农村人的生活,还有丝丝心酸。
二、 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韩村河村
北京乡村都市--韩村河旅游景村被誉为"京郊双文明第一村",是国家3A级景区。改革开放前,这里贫穷落后,人们称这里为“寒心河”,改革开放后,人们在村里带头人的带领下富了起来,“寒心河”又改成了“韩村河”。韩村河旅游景村位于北京西南40公里处,隶属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总面积2.4平方公里,现有910户,2712人,其中耕地2600亩。从1992年起,韩村河开始对全村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到1998年底,共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11个高标准的住宅小区,581栋小别墅楼,8种建筑风格的21门公寓式多层住宅楼,910户村民全部住进了新楼房。过去贫穷落后的韩村河变成了花园式的乡村都市。 随着韩村河新村建设的完成,旅游业应运而生。1994年,我们成立了韩村河接待站,开始接待游客,1999年在房山区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韩村河旅游景村正式命名,景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几年以来,韩村河旅游事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综合发展的观光农业旅游区。
迎着初冬阳光,有一丝丝寒冷,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股浓郁的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 我们一行参观了“农民别墅式住房”、“蔬菜大棚”、最后还进农民的家中,感受着他们无比温馨舒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韩村河人的生活
这里生产发展、村民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正在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小康型新农村迈进,展示了和谐社会的灿烂前景。
三、 观有感
通过本次新农村的参观活动,让我们从感官上对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新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过去五年工作里讲“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时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讲“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时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入,农村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讲“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时说:“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等论述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为我们今后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中国特色社区主义理论体系打好基础,为我们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地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认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致富之路是对的,“你幸福吗?”,我想韩村河人的回答一定是:“很幸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相信有朝一日,它一定能够更多的农村人感受到它的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