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2021-10-14 | 来源: | 浏览次数:8252

为贯彻落实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17〕44 号),按照市、区领导指示精神,依据《海淀区教育系统各单位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所谓垃圾其实都是资源,当你放错了位置时它才是垃圾。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处置量,实现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以低投入、高效能管理、高效率产出,促进我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行动目标:
    1.通过垃圾分类的实施,加强校内餐厨垃圾及废弃油脂的规范管理;
    2.通过垃圾分类的实施,提高学生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意识;
    3.通过垃圾分类的实施,推动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和参与,使绿色环保的理念得到深入普及。
    一、组织与管理方面:
    成立“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
    1.领导小组:
    组  长:陈恒华  孙玉柱
    副组长:吴玉国  张万祥  宋诗伟  付用江
    组  员:  全体干部
    工作职责:及时掌握上级指示精神、垃圾分类工作动态,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工作的系统规划与制度,组织协调各部门资源,指导垃圾分类工作。
    2.工作小组:
    组  长:吴玉国
    组  员:许维平  伊红旗  关磊  王丽莉  李黎明  刘晨曦  韩艳君  曹栎  徐涛 朱浩 各位年级主任 各位班主任
    工作职责:全面落实节约型学校建设过程中的各项任务、部署、协调、实施、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负责有关会议的筹备记录、整理归档;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开展再生资源分类投放活动;开展校园垃圾分类专项教育活动;评选环保小卫士、减量小达人等教育活动;做好分类垃圾的处置工作,特别是医疗医用垃圾的处置和新冠病毒疫情防护物品废弃物的处置工作。
 二、工作内容:
 1.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各项物资保障(责任人:许维平、伊红旗)
    1)按照《关于印发垃圾收集容器产品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京政管字【2007】182)号及《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调整使用垃圾分类桶袋颜色与分类标志的通知》(京政容函【2009】805号)有关要求及标准,在校园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毒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具体位置配置安排:初中楼东西两侧、高中楼北侧:其他垃圾、有害垃圾两类垃圾桶;食堂餐厅前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两类垃圾桶;校门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两类垃圾桶;男生宿舍、实验楼北侧:其他垃圾桶。
 2)按照《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餐厨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设备配建标准试行的通知》(京政容函【2009】902号)有关要求及标准,在用餐区域设置120升餐厨垃圾收集容器。
 3)根据垃圾分类回收的要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各教室、办公室配置其他垃圾桶一个;在教学楼每层设置一个再生资源存放回收站(安排有纸张类、塑料及饮料瓶、金属、玻璃饮料瓶三类资源);在教学楼每层饮水机旁设置一个厨余垃圾桶。
 4)做好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宣传工作的各项物资保障。
    2.做好分类垃圾的处置工作。
    1)与具备相关资质的回收企业(区物资回收公司)签订《再生资源收集运输处理合同》,将再生资源进行分类运输。(责任人:许维平、伊红旗)
 2)与具备相关资质的运输单位(区环卫中心)签订《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合同》,委托收运餐厨垃圾。(责任人:伊红旗)
 3)与具备相关资质的运输单位签订《餐厨废弃油脂收集运输处理合同》,将废弃油脂进行分类运输。(责任人:伊红旗)
 4)统筹社区资源单位协调联络,做好分类垃圾的分类处置工作,真正做到学校“垃圾分类工作一分到底”。(责任人:许维平、伊红旗)
 5)充分发挥年级学生会的作用,做好年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做好资源的日常管理、学生放置工作的方法指导培训、定期做好资源存放站的回收交付工作,做好资源回收兑换工作,及学习文具的后续管理工作,做好互帮互助工作。(责任人:关磊、王丽莉、许维平、伊红旗)
    3.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1)利用校内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宣传栏进行相关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展示活动,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让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内容随处可见,形成教育合力,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责任人:许维平、伊红旗)
    2)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手抄报制作、评比、展示、交流活动,通过不同主题的内容展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平台展示让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提升学生的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的意识。(责任人:关磊、王丽莉、许维平、伊红旗、李黎明)
    3)开展校内再生资源分类投放活动:每学期,在校内开展再生资源分类集中回收活动,学生将再生资源到校分类回收,以实际回收重量作为对学生、班级回收成绩进行量化考核,学期末终评选“环保小卫士、减量小达人”;再生资源回收产生的收益,用于学习文具的兑换,用于帮助班级中需要帮助的同学,以及校内环保、公益等活动。(责任人:关磊、王丽莉、许维平、伊红旗、刘晨曦)
    4)由班级常规学生干部负责带领全班同学做好班级垃圾分类投放自我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班级“垃圾分类宣传角”手绘设计工作、班级同学分类培训、指导监督工作,管理好班级垃圾分类工作。(责任人:关磊、王丽莉、许维平、伊红旗、刘晨曦)
    5)每学年第一学期邀请海淀区垃圾分类环保志愿者宣讲团到校为新入学初一、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宣讲,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宣讲实践活动。(责任人:关磊、王丽莉、许维平、伊红旗、刘晨曦)
 6)组织学生、家长共同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并组织非毕业年级开展“家庭垃圾分类照片大奖赛”活动。力争到2020年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责任人:关磊、王丽莉、刘晨曦)
 7)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周四垃圾减量日”为载体,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进学校;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通过“致家长一封信” 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系列活动,增强公众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意识。(责任人:关磊、王丽莉、刘晨曦)
 8)积极组织动员学校摄影社团、微电影社团、学生电视台、学生广播站,开展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责任人:关磊、王丽莉、许维平、伊红旗、刘晨曦)
 9)做好厨余垃圾减量工作。学生餐厅对每个年级餐厅用餐后做好厨余垃圾分类工作,做好每日厨余垃圾重量秤重台账,每周进行评比,及时公布,做好节约粮食、垃圾减量工作。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好品质、健康生活好习惯、垃圾分类减量好意识、可持续发展好理念。(责任人:关磊、王丽莉、许维平、伊红旗、刘晨曦)
 10)做好垃圾分类相关内容进课堂工作。学科教师积极将垃圾分类知识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责任人:张万祥、宋诗伟)
作为“北京市节约型示范校”,我校将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通过系列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常识。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垃圾减量、生活垃圾分类、废弃物再利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垃圾分类理念和方法带入每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影响身边家人,使绿色环保的理念得到深入普及。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2020年5月5日


附件: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垃圾减量工作实施办法
为确保校园环境清洁卫生,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重,提高资源化利用率,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培养全校师生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建设文明绿色校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措施一:可回收物(再生资源)存放站管理办法
为了更好地实施与践行垃圾分类工作,让学生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源头将垃圾与资源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特在各年级楼层设置“可回收物存放站”。
1.组织与管理:
可回收物存放站的日常存放管理由个年级学生会干部负责,做好年级各班的资源回收、存放工作,每周一次上交回收资源。
再生资源的回收由学校后勤服务中心统一安排,并按照纸张类、塑料类、金属玻璃类进行计量回收,并做好再生资源的回收价值统计工作。
2.可回收物存放要求:(由各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培训动员工作。)
书本,纸张、纸盒展平,打捆存放(包装绳各班到后勤服务中心领取),不得散乱存放;塑料瓶及时清空内部液体,压缩至最小体积存放;金属瓶、玻璃瓶及时清空内部液体、洗净后存放。
3.工作评价方法:
再生资源存放以年级为单位,由后勤服务中心对年级进行评价,每月一评,评价结果通过校园网,微信群进行公布。
再生资源量化办法:对回收资源纸张类以公斤为单位进行称重计录,瓶类计个数记录,按照回收公司提供的参考价格折合成人民币金额进行评比。
以折价后总数除以年级人数作为最后评价成绩,进行年级间的名次排序。
月末回收处理后,所兑换的学习文具交由年级学生会进行分配。学生会可根据本年级回收情况下发至各班,或根据年级的实际情况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帮扶体现同学间的互帮互助。
建议:年级学生会根据年级实际情况,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存放管理统计。
措施二:班级其他垃圾减量管理办法
1.组织与管理:
其他垃圾的投放进行集中管理,后勤服务中心协助学生会垃圾分类管理干部进行日常分类投放管理,做好分类投放检查工作。每日放学时做好以公斤为单位的秤重计量投放工作。
2.工作评价方法:
日常垃圾分类工作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学生会干部对各班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评估,将检查结果通过校园宣传栏和校园网平台进行公示,将检查结果纳入到学校优秀班集体及优秀班主任评比中。并对在垃圾分类管理及“节约型示范校”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干部”和垃圾分类管理“先进班集体”进行表彰。
实行垃圾减量评比,每天放学后为班级其他垃圾集中投放时间(下午3:30-5:30),对班级日常其他垃圾进行秤重后投放。总评时按照投放总重量除以班级学生人数的值进行减分处理排序,并进行优秀班级评选。最终达到垃圾减量,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减量意识。
措施三:厨余垃圾减量评价管理办法
为了强化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培养学生节约粮食、倡导营养均衡、让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好厨余垃圾减量评价管理,进而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到家庭、社区,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
1.组织与管理:
厨余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投放,由餐厅工作人员对各年级的厨余垃圾进行秤重计量,按照重量进行评比,加强厨余垃圾减量宣传教育活动。
2.工作评价方法:
厨余垃圾减量评比工作,一周一汇总,一周一排序,并将评比排序结果通过校园网平台进行公示,将检查结果纳入到学校优秀班集体及优秀班主任评比中。并对在垃圾分类管理及“节约型示范校”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垃圾分类管理“先进班集体”进行表彰。
每日评比计量方法,按照厨余垃圾汇总重量除以年级用餐总人数进行年级间的评比。每月总评时,按照人均重量数乘以班级人数作为班级量化值进行评比。
垃圾分类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垃圾分类的管理是使同学们养成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引导和教育学生,做“合格的社会小公民”,将绿色生活的理念带到社会各个角落。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让北京的天更蓝,水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