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第十四届翱翔计划学员线上结题答辩成功举办
2022年4月9日,翱翔物理与地球科学领域培养基地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成功举办第十四批学员基地线上结题答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成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张伟民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徐建军教授等担任本次线上答辩专家。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校长陈恒华参加了答辩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张毅主任及工作团队全程在线指导答辩会,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相关指导教师全程参加了答辩会。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科室李黎明主任主持答辩会。
陈恒华校长在致开幕辞中指出,作为物理与地球科学领域培养基地,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一直积极整合大中小学、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资源和人才,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助力学生勇攀科学高峰。同时感谢长期以来支持学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专家。
张毅主任首先对北京二十中在翱翔物理与地球科学领域中扎实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并鼓励学员们借助这次答辩会与专家老师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完善探究作品,圆满完成翱翔培养的全过程,最后也感谢各位高校专家教师在自己工作之余,为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做出的贡献。
本届学员受疫情影响,同学们及时调整课题研究思路,从重实践、重实验调整为重设计、重理论研究。疫情期间,在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团队的指导下,同学们宅家研究课题相关理论知识,设计课题方案,进行结构建模设计,丰富课题的研究价值和体系。本次答辩学员们按顺序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从选题依据、文献调研、课题研究、改进展望等方面汇报了已有的研究成果。答辩过程中,指导专家们为学员的课题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督促学员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课题,。也期待在翱翔计划中的科研体验,能为同学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助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科研道路上展翅翱翔。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基础课程和高端课程。先后开设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及案例分享、文献查阅及使用方式、高精度传感设备理论介绍、几何机器人结构设计体验、自动化控制模型和原理介绍、仿生机械结构设计等100多门课程。同时,为了提供更多的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学校顺势而为,依托大学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社区,构建了大学、中学小学一体的“北京二十中学创新人才培养协作体”。协作体模式对于学校科技教育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一个搭建平台、资源共享、汇聚群英、聚集能量的举措。学校陆续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与上地科技园区、东升科技园区、华为、腾讯、小米等高新技术单位合作,组成资深科学家、专家“科技顾问团”, 在雏鹰建言行动、小创客培育、模拟政协等对学生进行相关领域方向的指导,助力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和培养科学研究精神。
最后评审专家组组长李成教授对本次答辩情况进行了总结,他对学员们的表现予以充分肯定,在疫情期间能够坚持投入课题研究,并有所收获,非常值得表扬。并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希望。本次答辩不仅为学员的课题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督促学员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课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坚持把自己的课题进一步完善。
第十五批翱翔学员也从同学们的答辩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拓展了自己课题研究的思路。希望每位学员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翱翔学习机会,在三校三师的指导下出色完成翱翔科学研究的探索之旅。
今天我们之所以相聚,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拥有梦想。一个做科学家的梦,做工程师的梦,做教授的梦!正是这样一个个简简单单、美丽的梦想,让我们走到了一起,翱翔计划物理与地球科学领域平台助力我们插上梦想的翅膀扬帆起航,梦想从这里起航,祝愿你们每个人都能梦想成真!
附本次线上答辩课题题目:
答辩学生 | 答辩题目 |
高嘉祥 |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健康管理秤的研发 |
李子昂 | 基于fNIRS的酒精对脑部应激反应的时间与影响分析 |
肖世嘉 | 三自由度步行履带探测机器人 |
高佳鑫 | 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 |
肖 旭 | 基于SSVEP的密码输入系统 |
魏琬童 | 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探究 |
审核:吴刚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