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参加青少年生命科学学术科普报告会
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3月19日,2015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颁奖活动暨青少年生命科学普及报告会在中国科技馆召开。为此,学校组织高一年级1-3班同学参加了报告会,聆听了生命科学领域四个方向专家教授的成果,学生们有幸领略科学迷人的魅力和生命无穷的力量。
四位科研方面有杰出贡献的院士和教授为学生们介绍了相关知识,使大家对于生命科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第一位主讲人是施一公院士,他是一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报告是“剪接体的三维结构以及RNA剪接的分子结构基础”。尽管这方面的知识很专业,但施一公院士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有趣的案例阐述,生动而又形象。第二名主讲人是匡廷云院士,她为我们介绍的是“光合作用与光合膜蛋白光系统I超分子复合物晶体结构”。最让大家佩服的是她已八十多岁,但是在介绍知识的时候却是条理清晰,精神焕发,与同学在交流的过程中回答简洁易懂,不得不让人竖起大拇指。第三名主讲人是北京大学的邓宏魁教授,他介绍的是“化学重编程中间状态的鉴定和化学重编程新体系的建立”。他向大家展示了人类身体是有望于进行医疗修复与替换衰老器官或病变器官的。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也对他的研究成果十分期待。最后一名主讲人是邹金明教授,他的报告是关于中国医疗技术与疫苗的新成果。胃癌,可能在服用一种研发的疫苗以后不易复发。科学家的研究让中学生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一个上午的专题报告深深的吸引了学生们,为科学家们的执着和热情感动。
这次讲座无疑是一次冲击,对生物科学界如此,对中学生是如此。就如同光芒一般照进生命,嫩叶在黎明吸收阳光,光合作用拉开了一天的帷幕。愿科技的发展永不止步,生命科学的光如影随形。中学生也势必在未来某个霜露正浓的清晨,带着属于自己的成果,站上被万众瞩目的高度,直面这世界的未知与挑战。
学生有序进入活动会场
专家报告
专家报告
为获奖科学家颁奖
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学员合影留念
学生会场听报告
学生会场听报告
学生会场听报告
学生提问
学生提问
高一1班学生合影
高一2班学生合影
高一3班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