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管窥星辰——天文观测社团科普活动
2024年6月1日,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十中学天文社团的同学们来到北京科学中心,开展“馆校合作——学校科技社团展示”活动。
在展示活动中,天文社团的同学们,首先向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介绍了学校天文社团的相关信息。然后天文社团的成员们讲解了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并展示了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的模型,日暑、浑仪、简仪、地平经纬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象限仪、纪限仪等。小朋友们通过这些模型,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方法和技术。小朋友还可以通过回答一些问题来获得奖励。随后,社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们制作天文仪器模型。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地制作模型,并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得意创作,现场气氛热烈。小朋友们通过实践和参与,深入了解了天文知识,并培养了自己的科学探索精神。
这次讲座为小朋友们带来了难忘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对天文的兴趣和热情。小朋友们通过这个讲座,了解了中国古代天文的成就,并且增强了对天文的热爱。馆校合作不仅推动学校科技社团蓬勃发展,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实践、创新与探索的广阔平台,推动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对于社团成员而言也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在六一儿童节这特殊的一天,实现了自我的突破,顺利完成了第一次科普讲解活动。
学生体会:
初一14班柳梦阳:今天,我有幸成为一名志愿者,来到北京科技中心为小朋友们讲解古代天文仪器。看到他们在台下认真的听讲,聚精会神的拼装模型,我看到他们希望获取知识的眼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志愿者服务的意义,并且在看到古代天文仪器时我感受了到古人的智慧。
初一14班刘不言: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这是我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儿童节,因为我今天参加了学校天文社团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北京科学中心为小朋友讲解天文知识。世界上有一种公认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叫费曼学习法——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别人,自己就能吸收90%的内容,这将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把自己学到的天文知识,做成通俗易懂的PPT;通过和小组成员讨论和练习讲解;再到现场讲给小朋友们听,这就是一次“费曼学习法”的运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实现了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初二5班朱正炎:今天在给小朋友们讲完古天文仪器的指示后,我觉得,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培养兴趣爱好也可能会让他们在将来的某一天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而且也可以给我们一个复习巩固的机会,我很高兴得到了这次机会给小朋友们讲课,我希望下次还可以得到给小朋友们讲课的机会。
初二13班闫鑫蕾:本次志愿讲解活动,不仅让我对天文仪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让我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在活动中,我为小朋友们讲解地平经仪和地平经纬仪,和他们一起完成了手工制作。通过这些工作,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加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总之,天文馆志愿者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我了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我深刻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坚定了未来继续参与志愿服务的决心。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一英才4班李婷婷:我很荣幸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与小朋友们共同度过这个六一。从紧张地登上舞台,到享受与小朋友们一起相处,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学到了新的天文知识,给我带来了很充实的体验。
高一英才4班谭睿:今天,我参加了学校天文社团的科学讲解活动,感受颇多。这次活动让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知识,还亲身体验了制作日晷和简仪模型的乐趣。在讲解过程中,我向听众们介绍了中国古代观星的历程,从早期的阶段,肉眼观察太阳、月亮、星辰等天体,记录它们的位置和运动规律。到使用简单的工具来更精确地掌握时间的变化。这展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在制作日晷和简仪模型的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这些天文仪器原理的理解。日晷是通过太阳投下的影子来计时的,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制作过程中需要精确的角度和刻度,才能准确反映时间。简仪则更为复杂,它是古代用于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制作模型时,我们需要对各个部分进行精密的组装,确保其能够正常运作。
活动中,最让我看到小朋友们对天文知识的热情和好奇心。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提问,甚至有些孩子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对天文的理解和兴趣。我觉得自己的讲解和劳动都非常值得。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激发他们对天文学的兴趣,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仰望星空的美妙。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历史,共同分享探索宇宙的乐趣。
撰稿:高二s1 韩鑫泽
摄影:高二e4 林和昶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