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举办“扬五彩青春,探科学之谜”系列科普讲座——《手机里的奥秘》

发布时间:2024-03-18 | 来源:科学技术与创新教育中心 | 浏览次数:14382

2024年3月14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初二年级顺利举办《手机里的奥秘》科普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清华大学王水弟教授,在讲座中王教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手机的发展历史和手机内巧妙的零件。

首先,王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年代的手机的样式。接着,王教授介绍了手机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为什么手机外形变小但功能愈发强大的问题,并在讲座的最后进行了解答。

在对手机有了初步认识后,王教授由浅入深,从表面到内部构造依次给同学们介绍了电路板、集成电路、管芯、晶体管和连线。王教授在讲座中着重介绍了手机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接着,王教授播放了一个“由沙子到集成电路”的视频,视频中讲述了集成电路是如何由沙子变化而来的,还讲述了其制作的过程和结构。

在讲座的最后,两名同学作为代表与王教授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两个问题,分别是“管芯和连线是如何连上的”和“如何从沙子中提取硅”,教授耐心地对问题作出了解答,并分别与两名同学及各班代表合影留念。

图6.jpg

通过王教授的这次讲座,同学们不但学习到了关于手机发展及内部构造的相关知识,而且解锁了“手机里的奥秘”。如今的电子技术不断发展,作为中国之栋梁,更应该学习科学精神,努力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同学感悟:

初二13班白子煊:

在这次活动中,教授带着我们一起探索手机的奥秘,学习了关于手机的一系列知识,从手机的发展史,到现代手机结构,我们都受益匪浅。印象最深刻的是手机的发展史,从最开始的笨重“大哥大”,到现在的小巧的5G手机,其中的故事十分有趣。手机中的电路板,芯片业充满了趣味,让我对手机内部的秘密产生了极大兴趣。

 

初二14班张晏宁:

3月14日,我们听了手机的历史和内部的秘密的讲座,回顾了手机从开始的崭露头角到后来的发展,与手机内部的结构。我对手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感到惊叹。手机从最初的庞大和笨重,发展到如今的轻薄和便携,这个变化是惊人的。手机从最初的通话功能,到随后的短信、彩信、上网等功能的加入,现如今更是有了更多的创新。通过老师的讲解与展示,我也看到了手机内部的更多结构。手机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其既有利也有弊,我们不能一味把它当作洪水猛兽而是要合理利用这一媒介,更好地获取学习机会,弘扬优秀家风将手机的最大效用发挥到极致,这是当前我们必须身体力行之事。

 

初二13班鲁一峰:

中国,古有飞鸽传书,现有5g鸿蒙。近日,我们参加了一场关于手机内部芯片集成电路的讲座,深入了解了手机里的奥秘。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手机内部芯片集成电路的相关知识。我了解到,手机芯片是手机的核心部件,它相当于手机的大脑,控制着手机的各项功能。而集成电路则是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大量的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小小的芯片上,使得手机体积小巧,功能强大。

此次讲座让我对手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科技充满了敬畏之心。手机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它还是一个缩小版的计算机,其内部的复杂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科技改变生活”。确实,正是因为有了科技的发展,我们才能享受到如此便捷的生活。

此外,讲座还让我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集成电路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这让我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崛起而自豪,也让我对我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撰稿:初二13班栾泓菲,初二13班王紫曈

审稿:卢妍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