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共研促提升——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语文学科三校联合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01 | 来源:教师发展与教育科研中心 | 浏览次数:164

为打破校际资源壁垒,深化新高考素养教育探索,2025年9月26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三校联合教研活动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集团统一规划设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在三个校区同步开展,由冯彦国主任主持、由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罗杰老师具体实施,曹宇红副校长、李久省副校长、宋诗伟副校长、潘艳萍副校长以及三校区的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第二中学、陕西省子长中学、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河北省保定中学等多所手拉手友好学校相关领导和老师们也在线上参加了本次联研活动。本次活动以“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为主题,共探文言文教学路径。

活动伊始冯彦国主任阐述本次教研的核心意义。他强调,此次活动是集团校统一规划的重点项目,旨在通过深度融合与资源共享,推动三校教师共同把握新高考素养导向,破解文言文教学难题。他特别感谢罗杰主任在活动策划、材料整理等筹备工作中的辛勤付出。

随后,罗杰老师展开总体介绍。她结合新课标解读“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即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的高度契合,罗老师指出,本次教研聚焦文言文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基础薄弱、教师目标模糊、评价体系单一”等困境,明确“构建桥梁、创新方法、调整评价”的解决路径。

教师汇报环节,三位备课组组长分享实践成果。高二组李媛老师提出“一体五径,三层评价”模式:以“教考衔接与素养提升”为核心,通过“阅读突破、基础夯实、教材梳理、思维深化、文化浸润”五大路径,搭配“课前诊断、课中过程、课后总结”三步评价,学习中设计“论语人物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高三组陈曦老师结合高考命题“聚焦经典、突出思辨”特点,针对学生概括、推断能力薄弱等问题,制定“深耕教材、精研真题、有效拓展”三阶备考策略,明确各复习阶段重点;高一组刘明明老师解析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差异,从理论层面厘清教学评一致性中三者关系,他从高一学情出发设计学习目标,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体现核心素养要求。在评价方面,刘老师提倡从定性和定量两维度进行全面评价。

研讨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各校区教师代表踊跃点评,既肯定“论语探究活动”“三阶备考法”等创新点,也提出建设性建议:聂芳老师建议教学活动可结合“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增强代入感;冯春莉老师建议高三补充文化常识系统积累;清河中学马华老师则关注评价流程简化与差异化设置,引发与会教师对评价实效性的深入反思。

活动尾声,冯彦国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概括,本次教研延续古诗教学研究的连贯性,形成完整研究闭环,达成预期目标。

最后李久省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讲话,他在总结中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成效。他强调,要将教研成果有效融入日常教学实践,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他殷切期望青年教师能够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转化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撰稿:曹鸿扬

审稿:冯彦国

摄像:翟林峰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