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课程引领新学期——“小米盒子首发系列课程”走进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早春三月,天色微暖。2021年新学期伊始,“小米盒子首发系列课程”走进了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在“扬五彩青春,做中国脊梁”育人理念的引领下,为落实学校育人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调整、优化高中课程结构,积极推进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特色课程,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前沿,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学校特聘请了小米科技的研究专家时老师为同学们授课,引导同学们探讨关于“小米盒子”中的计算机编程和智能家居的新课题。在“小米盒子系列课程”的课堂上,同学们不断见识并领略到了由前沿科技所创造的智能家居的神奇所在。
3月1日下午,高一10班的同学们率先在小米专家时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并体验了小米盒子的理论课程。课程共分为两个部分:老师讲解部分简单的编程命令;同学们在师生配合中完成编程的初次实践。由于小米盒子需要使用linux系统,老师先给同学们讲解了一些在linux上使用的命令。它们与windows的命令行十分相似,但是通过使用几行代码,就可以将一些在windows系统中手动操作很麻烦的事情变得十分简单和有趣。
3月2日,在初步了解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过程后,第二天同学们来到了机房,在计算机上亲手操作各类系统的编程。
崭新的计算机系统、桌面上陌生的符号和标语,使具有强烈探索欲的同学们纷纷投入了自己的“工作”中。当然,这项任务也使没有编程经验的同学们有些犯难,但大家仍认真、谨慎地摸索着一串串隐藏着巨大功能的字符,不断尝试和探索着输入新的编码。老师在同学们身旁耐心指导,大家的思路也在老师耐心指导下逐渐清晰,工作也 进展得越来越顺利,在键盘上飞舞的手指也越来越饿娴熟地以代码的 形式创造了“自动字典”,实现了对家具工作运行的指令。这更激起了大家在这个神秘而奇妙的信息世界中学习与探索的信心。体验完编程后,老师讲述了Python系统的强大功能。Pythono是当前最流行的高级计算机语言之一,仅用几行代码便可以执行其他语言需要几十行代码才能完成的命令,同时,这项系统还可以实现指令操作、数据分析、网络爬虫等功能,其学习作用、意义之大可见一斑。
3月3日,高一10班的同学们迎来了第三次“小米盒子系列课程”的学习。通过前两天的学习,同学们心中少了些忐忑不安,多了热切与激动,在体验过第一次编程后,对今天的课堂更是期待值直直攀升。
这天的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整体普及介绍,为同学们建立起一个对它的基本认知;二是运用编程实际体验人工智能中的人脸识别技术,加深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伴随着主讲时老师温和清晰的语调,同学们一起坐在电脑前,正式开启了今天的学习。
与前两次课不同的是,这次老师带来了实物“小米智能居家盒子”。它是由外壳箱子和里面零部件构成。其中的微缩窗帘,灯饰,开关与各种按键皆是生活中缩小到事物,吸引了很多同学的注意力。时老师讲解到:“这是一个人工智能盒,它可以执行用户编写的各项指令,在未来的生活中,人们就可以实现万物互联,操控智能家居了。”设想一下,假如你外出工作很晚到家,你就可以在路上远程操控家具进行煮饭,清理,调节温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不是很诱人呢?然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万物互联“。万物互联的基础在于互联网,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起来使网络连接变得更相关更有价值。通俗意义上了来说,就是”遥控“。这将在交通、工业、生活、安防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同学们深刻的了解到了物联网在未来生活中的价值,与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收益。
在此之中,人脸识别技术的剖析和学习是更让大家心潮澎湃的。主讲老师先向大家系统地介绍了人脸识别系统的主要架构,同学们迅速的对这样一个日常应用但又倍感陌生的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大家全神贯注的聆听老师的讲解。在预热结束之后,老师用抛出了几个问题,以此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同学们迅速作答。对于不确定的部分,大家还积极的在讨论区里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火热的进行着。紧接着,老师带领大家进入了线上智能实验室深度研究人脸识别系统。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写自己的程序,快速而又优异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动手实操的过程不仅温习了老师起初讲解的知识框架,又让同学们切身体会了人脸识别系统背后的程序细节,十分充实。
3月4日下午,高一10班的同学们前往机房开展了本周第四次“小米盒子系列课程”。有了前三次课的铺垫,同学们对这次课程的实践操作小米盒子更加地期待了。在之前的课程中,同学们跟随时老师学习了那么多有关编程、人工智能的技术知识,今天的实操无疑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检验与总结。那四四方方的、黑色的小米盒子中,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首先老师讲解了有关智能家居远程操控系统的知识,并介绍了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范围,举例了应用四个场景。听了老师的叙述,同学们对智能家居操控系统的兴趣被瞬间激发。紧接着,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正在运行的工作设备的后台运营截图和操作说明书,同学们全神贯注。随后,老师打开了python,教同学们编写操控系统的程序。编写完毕后,小米盒子的窗帘果真被顺利打开,同学们激动的从座位上站起来,看向讲台上的小米盒子,发出阵阵赞叹声。
接下来,轮到同学们进入紧张的实操环节——编写后台程序!大家在讨论区里激烈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互帮互助,很快就有一部分同学完成了程序的编写。大家紧张的观察着小米盒子台灯和窗帘的开关情况,一个又一个的优异课堂表现被记录在名单表上。大家在简单的开关程序试运行之后又挑战了改变原有程序,并继续使其顺利运行或只完成部分程序的运行。
3月5日下午,高一10班的同学们迈着轻松的步伐走进实验楼的机房,准备参加最后一次以“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智能小米盒子系列课程。
在结课之际,同学们最后要学习核心部分的智能家具操控系统的语音控制环节。经过前四天的学习,同学们少了一丝对计算机编程的胆怯,多了一份探索新知的期待与激动。在认真听取了老师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后,计算机前的大家皆跃跃欲试、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准备在电脑桌面上探索尝试。
这次任务主要是与小米盒子中的小爱同学进行语音交流,并同时控制家具的开关,因此大家相较上次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大家发挥着各自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投入到信息世界中创造着独属于自己的智能家居管理模式。“小爱同学?”“在呢……”一段亲切的对话立刻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看着缓缓开启的窗帘和闪烁的灯光——实验成功了!眼看着一份成功案例,大家顿时被点起了热情的火花,围在小米盒子周围的同学多了起来,大家一个接一个地与小爱同学对着独一无二的暗号。
验收成果的时间到了,学校主要领导们也都纷纷参与到这个激情四溢的课堂,多位同学在老师的引领下上台展示并讲述了自己的研究过程与心得体会,大家排着队上台与小爱同学侃侃而谈。老师们欣慰的笑容和同学们溢于言表的激动都预示着这次小米盒子系列课程取得了圆满成功。离别之际,同学们与校领导和老师进行合影留念,将这美好的一瞬间永远定格在记忆中。
回首这由信息技术老师带领大家走过的略有艰难却十分精彩、趣味盎然的五天“智能小米盒子学习系列课程”,不禁感慨万千。同学们由初期在电脑面前面对一串串陌生代码时的不知所措与茫然,到逐渐能够行云流水地完成指令操作。在这一路上,有老师温和细腻的讲解与不然其烦的耐心指导,也有同学们面对挑战时的迎难而上、团结互助,只因这个团队的默契配合,大家在教学中收获新知、攻坚克难,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并受益匪浅。
在科技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当今世界,加快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迫不容缓,感谢学校为高一同学精心安排的以“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智能小米盒子系列课程,让同学们紧跟时代潮流,提前涉猎科技创新领域,培养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也为将来培养具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的祖国建设者奠定基石。
五天畅游信息技术世界的奇旅在不舍中结束。离别之际,同学们恋恋不舍地与几位始终陪伴、指导我们的信息技术老师道别。走出机房——这片让我们在迷雾中相互支持着探索的密林,这条充斥着艰辛却因战胜困难、收获新知得以满足的的学习之路,同学们神清气爽、意犹未尽。我们坚信,在不远的明天,同学们会怀揣更饱满的激情在这个神秘而奇妙的信息世界中深入学习与探索,向科技之光照耀的新时代坚定地阔步前行!
撰稿:高一(10)班张晏欣、蒋明玄、曾梓萌、徐诗云、谭沁农、杨雅琪
审稿:张万祥,王玉春
编辑:程磊,张振峰
审核:吴刚
总编:孙玉柱